入伏後的第三周,城市被罕見的持續高溫裹挾,連續十七天無一滴降雨,地表溫度突破四十攝氏度。聯盟app的預警係統每天彈出紅色提醒,菜田裡的應急植物率先出現危機——陽光小學菜園的馬齒莧葉片開始發蔫,青山社區的薄荷出現枯黃,啟智園窗外的艾草也失去了往日的生機。
“再不下雨,咱們的‘救命菜’就要渴死了!”老陳頂著烈日穿梭在各社區菜田,手裡的水管不停噴灑,額頭上的汗珠砸在乾裂的泥土上,瞬間就蒸發了。智能灌溉係統全天運轉,可水庫水位持續下降,部分社區開始實行分時段供水,菜田的灌溉用水變得捉襟見肘。樂樂看著app上“土壤濕度低於臨界值”的警報,眉頭緊鎖:“不能讓菜田失守,這不僅是植物,更是應急時的生命線!”
聯盟緊急啟動極端高溫應急預案,一場“保菜行動”迅速展開。技術組老張帶領團隊改造智能灌溉設備,將收集雨水的儲水罐與空調冷凝水回收管連接:“每台空調每天能回收幾十升水,積少成多,足夠菜苗應急!”消息傳開後,社區居民、學校師生紛紛響應,把家裡空調水、洗衣機的二次用水收集起來,送到菜田旁的儲水點。陽光小學的孩子們提著小水桶,排著長隊給菜苗澆水,小臉蛋曬得通紅卻不肯停歇:“要保護好能救命的菜!”
就在大家全力抗旱時,氣象部門突然發布台風預警——超強台風“海鷗”將在三天後登陸,屆時會帶來狂風暴雨,可能引發城市內澇。“高溫剛過又來台風,這是雙重考驗!”樂樂在緊急會議上語氣凝重,“既要保住菜田不被台風摧毀,又要提前儲備應急植物,應對台風後的突發狀況。”
各社區立刻行動起來。星光中學的學生們在老張的指導下,給樓頂菜園的立體種植架加裝加固支架,用鋼絲繩固定在護欄上;青山社區的居民們搭建起臨時防風棚,在菜田四周挖好排水溝,防止台風過後積水;啟智園的老師們則把窗邊的“迷你種植區”移到室內,用提前培育的幼苗替代室外可能受損的植株。老陳更是通宵達旦,挑選出最耐旱耐澇的應急植物種子,播種在提前準備好的育苗箱裡:“就算室外菜田受損,這些幼苗也能快速補充!”
台風登陸那天,狂風呼嘯著席卷城市,暴雨如注。樂樂和核心成員們守在聯盟指揮中心,通過監控實時查看各菜田情況。突然,星光中學的樓頂菜園傳來警報——一處加固支架被狂風刮斷,種植架搖搖欲墜。“我去處理!”林曉宇主動請纓,帶著幾位同學冒著風雨趕到樓頂。他們頂著狂風,用備用繩索重新固定種植架,雨水順著頭發流進眼睛,卻沒人敢鬆手。“再加把勁!這些菜能幫到很多人!”林曉宇大喊著,聲音被風聲淹沒,卻讓大家充滿了力量。
經過一夜的奮戰,台風終於過境。天剛蒙蒙亮,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趕往各菜田查看情況——部分社區的菜田圍欄被吹倒,一些植株被狂風刮斷,排水溝裡積滿了雜物。但讓人欣慰的是,由於提前加固和排水準備充分,大部分應急植物都存活了下來,尤其是育苗箱裡的幼苗,長勢良好。
台風過後,高溫再次來襲,還引發了新的應急需求——不少居民在清理台風殘骸時被劃傷,蚊蟲也因潮濕大量滋生。聯盟立刻啟動應急響應,無人機載著新鮮的馬齒莧、薄荷,穿梭在各個社區,精準配送應急包;醫療組誌願者通過app直播,指導居民用艾草煮水消毒傷口,用薄荷汁緩解蚊蟲叮咬。星光中學的學生們則組織了“應急植物支援隊”,把樓頂菜園裡完好的植物采摘下來,送到周邊社區的老人家中。
“太感謝你們了!這台風天出門都難,多虧了這些‘救命菜’!”一位受傷的老人握著誌願者的手,感激地說。而此時的菜田旁,大家正忙著清理雜物、補種受損植株,陽光透過雲層灑下來,照在沾滿泥土的手上,也照在重新煥發生機的菜苗上。
樂樂翻開故事冊,記錄下這場與極端天氣的較量:“高溫炙烤,台風肆虐,都沒能摧毀田園守護的力量。因為我們知道,每一棵菜苗背後,都連著生命的希望。當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算麵對困境,也能衝破阻礙,讓‘種的菜能救命’的信念,在風雨中愈發堅定。”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