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濕地應急菜田剛迎來第一次采收,樂樂的手機就被一條來自國內的視頻刷屏了——視頻裡,四川涼山某鄉村小學的孩子們,正圍著校園裡的迷你菜田,用小手小心翼翼地采摘薄荷,校長在鏡頭前笑著說:“按照‘都市歸田園’的標準種的菜,上周有孩子被蜜蜂蟄了,用薄荷汁一塗就不腫了,現在孩子們都叫它‘守護草’!”
看著視頻裡孩子們蹦跳的身影,樂樂突然想起三個月前,聯盟收到的那封來自涼山的求助信。當時校長在信裡說,山裡孩子常在戶外活動,磕碰擦傷是家常便飯,卻因醫療條件有限,小傷口常拖成感染。樂樂和團隊當即決定,發起“田園守護進校園”計劃,把簡化版的應急菜田和操作手冊,送到偏遠地區的學校。
負責對接涼山的誌願者小王,還記得第一次帶著菜苗進山的場景。盤山公路走了六個小時,車到不了的地方,就背著裝滿菜苗和種子的背簍,沿著山路走了兩裡地。當她把薄荷、馬齒莧的種子遞給孩子們時,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阿依睜著大眼睛問:“姐姐,這些草真的能像創可貼一樣有用嗎?”小王蹲下身,手把手教她種下第一株薄荷:“等它長大,你就知道啦。”
如今,視頻裡的阿依已經能熟練地識彆應急植物,還成了學校“菜田小管家”。校長在後續發來的消息裡說,自從有了迷你菜田,孩子們不僅學會了用植物處理小傷口,還主動把家裡的空花盆帶來,種上從學校分到的菜苗,“現在村裡好多人家的院子裡,都有了‘守護角’,大人們也跟著孩子學,用菜田裡的植物應急。”
這邊涼山的溫暖還沒褪去,樂樂又接到了來自意大利羅馬的越洋電話。電話那頭,是之前合作過的羅馬社區負責人馬可,他的聲音裡滿是激動:“樂樂,你們推薦的艾草和蒲公英,在羅馬的冬天派上大用場了!上周寒潮來襲,社區老人的關節炎犯了,用艾草煮水熱敷後,疼痛緩解了不少,大家都說是‘來自中國的神奇菜田’!”
馬可還說,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應急菜田,羅馬社區特意舉辦了一場“田園守護節”,邀請居民帶著自家種的應急植物來分享。有位退休的老醫生,還結合自己的經驗,在現場教大家用薄荷製作防蚊噴霧,“現在我們社區的菜田,不隻是應急用,還成了鄰裡交流的地方,這是我們之前沒預料到的驚喜。”
更讓樂樂沒想到的是,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守護故事,還吸引了一群特殊的“追隨者”——國內幾所中小學的學生,主動給聯盟寫信,希望能成為“小小田園守護者”。北京某小學的學生們,還自發在校園裡開辟了“迷你應急菜田”,每周輪流澆水、記錄生長情況,甚至把自己總結的“種植小技巧”,畫成漫畫寄給聯盟。
樂樂把這些漫畫整理成冊,放在聯盟活動室的展示架上。有天老陳整理菜苗時,翻到了一本漫畫,裡麵有個小男孩畫了自己用馬齒莧幫同學處理擦傷的場景,旁邊配文:“原來種菜不隻是能吃,還能救人,我以後要種更多‘守護草’!”老陳笑著對樂樂說:“你看,咱們這‘種菜救命’的事,不僅傳到了國外,還在孩子心裡種下了種子,這才是最珍貴的。”
不久後,聯盟收到了一份特彆的禮物——來自全球18個國家的“田園守護信物”:肯尼亞的黑麥草種子、羅馬的艾草標本、涼山孩子手作的菜田書簽、鹿特丹濕地的蘆葦畫……樂樂把這些信物一一擺放在展示櫃裡,旁邊貼了一張紙條,上麵寫著:“菜田會枯萎,但守護的心意不會;地域有距離,但溫暖的聯結不會。”
這天晚上,樂樂在故事冊上寫下新的一頁,字跡裡滿是溫柔:“我們以為自己在推廣應急菜田,其實是在傳遞一種‘力所能及的守護’——不用複雜的設備,不用專業的技能,隻要種下一株菜,學會一個小方法,就能在需要時幫到自己、幫到彆人。從涼山的校園到羅馬的社區,從孩子的漫畫到老人的笑容,‘種的菜能救命’早已不隻是一句承諾,更是跨越山海、連接人心的溫暖約定。”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