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百城千區菜田計劃”啟動剛滿三個月,樂樂的辦公桌上就堆滿了來自各地的“邀請函”——哈爾濱的王姐想把樓道裡的艾草苗帶到杭州“亮相”,廣州小學的孩子們手繪了“空中菜田”海報,連非洲薩赫勒的穆薩都發來視頻:“能不能讓我們的陶土罐菜田,也加入你們的聚會?”
看著這些熱情的期盼,樂樂和團隊一拍即合:舉辦首屆“都市菜田節”,讓全國乃至全球的“菜田守護者”都來杭州赴約,把“種的菜能救命”的故事,變成一場看得見、摸得著的盛會。
菜田節的場地選在杭州的市民廣場,團隊特意劃分出“守護展區”——左邊擺著哈爾濱的保溫菜架,上麵的艾草還帶著北方的寒氣;中間是廣州孩子們的牛奶盒菜盆,每個盒子上都畫著“菜苗救蜜蜂”的小故事;右邊則放著穆薩從非洲寄來的陶土罐,罐身上刻著當地語言的“感謝”,裡麵種著跨越山海而來的薄荷苗。
開幕當天,廣場上擠滿了人。最先引起圍觀的是“應急體驗區”:張奶奶戴著老花鏡,教大家用紫蘇葉揉汁緩解蚊蟲叮咬;特殊學校的小宇用手語比劃著,演示如何通過觸摸葉片辨彆草藥;來自災區的阿強則蹲在“廢墟菜田”模型旁,講述當初如何在塑料箱裡種出希望。
“沒想到這小小的薄荷,既能泡水喝,還能救急!”一位阿姨跟著張奶奶學完應急技巧,立刻掏出手機給家裡人發視頻,“咱們小區也得搞個菜田,太實用了!”旁邊的孩子們更興奮,圍著牛奶盒菜盆嘰嘰喳喳,有人當場就說要把家裡的牛奶盒攢起來,種屬於自己的“救命菜”。
最讓人動容的是“故事分享會”。哈爾濱的李大爺坐著輪椅來的,手裡攥著一包曬乾的艾草:“這是樓道菜架上摘的,冬天我咳嗽得睡不著,就用它煮水喝,現在身子骨好多了。今天來,就是想謝謝幫我們種上菜的年輕人。”話音剛落,廣州小學的孩子就跑上台,舉著自己種的紫蘇葉:“上次春遊同學被蜜蜂蟄了,我用這個幫他止了疼,老師說這就是守護!”
連遠在非洲的穆薩都通過視頻連線,分享了最新消息:“你們送的菜苗,現在已經種到了三個村子,我們還搞了‘菜田學堂’,教更多人種能救命的菜。下次有機會,我一定要帶著陶土罐,親自去杭州看看!”視頻裡,當地村民舉著薄荷苗揮手,廣場上的掌聲此起彼伏,不少人眼裡都閃著光。
菜田節快結束時,樂樂和大家一起種下了“希望菜苗”——在廣場的角落,用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土壤,混合成一塊“百城田”,種下薄荷、紫蘇和艾草。孩子們負責澆水,老人負責鬆土,年輕人則在旁邊掛上牌匾,上麵寫著:“每一顆菜苗,都是一份守護;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片田園。”
晚上,樂樂把菜田節的照片整理進故事冊,最上麵是那張“百城田”的合影——老老少少圍著綠芽笑,背景是來自各地的菜田展品。他在旁邊寫下:“‘都市菜田節’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當越來越多的人拿起鏟子,種下‘能救命的菜’,當守護的故事在千城萬區流傳,‘都市歸田園’就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人都能參與的生活。未來,會有更多綠芽破土,更多溫暖相連,讓每座城市,都充滿田園的詩意與守護的暖意。”
月光灑在“百城田”的菜苗上,微風拂過,葉片輕輕搖晃,像是在訴說著這場跨越山海的守護之約,也預示著更多溫暖的故事,還在後麵。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