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田結對”的包裹還在跨山越城地跑,樂樂就收到了不少留言——杭州的王阿姨說想教小娟種反季節生菜,貴州的李老師則提到孩子們想分享山裡識彆野菜的技巧。這些需求讓“菜田雲課堂”的想法徹底落地:用直播的方式,讓城市家庭和山區孩子隔著屏幕一起學種菜,把單向的蔬菜交換,變成雙向的智慧互助。
團隊立刻開始籌備:給山區學校送去簡易直播設備,把《菜田故事冊》做成電子課件,還特意設計了“雙師課堂”模式——城市家長當“種植老師”,教選種、控溫這些都市種植技巧;山區孩子當“自然老師”,分享野外找野菜、用草木做肥料的經驗。開播前一周,樂樂還組織了一次“彩排”,小娟對著鏡頭給王阿姨展示自己種的薄荷,王阿姨則舉著陽台的生菜盆教小娟分辨葉片肥瘦,屏幕兩端的笑聲,讓原本陌生的距離瞬間拉近。
“菜田雲課堂”第一期的主題是“秋冬應急菜種植”。開播當天,杭州的王阿姨早早坐在陽台架起手機,鏡頭裡擺著育苗盆、營養土和生菜種子;貴州學校的教室裡,小娟和同學們圍在屏幕前,桌上放著從山裡采來的腐葉土和野薄荷。“大家看,秋冬種生菜要選耐寒的品種,種子泡溫水兩小時再種,發芽更快!”王阿姨邊說邊演示,手指輕輕撥弄種子,屏幕裡的孩子們跟著模仿,把薄荷種子泡進裝了溫水的塑料杯裡。
輪到孩子們當“老師”時,小宇舉著一株采來的蒲公英走到鏡頭前,認真地說:“這個葉子能生吃,煮水喝能治喉嚨痛,我們在山裡找不到水時,就嚼它的根解渴。”說著還小心地摘下一片葉子,展示葉片上的絨毛:“要選沒有黃斑的,這樣才新鮮。”杭州的家長們紛紛在彈幕裡留言:“原來蒲公英還有這用!”“下次帶孩子去公園,也教他認認野菜。”樂樂趁機在屏幕上彈出“野菜識彆小貼士”,提醒大家野外識彆需謹慎,避免誤食有毒植物。
課堂過半,最熱鬨的“互動環節”來了——王阿姨教孩子們用塑料瓶做“保溫育苗盒”,在瓶身裹上舊棉花;小娟則教王阿姨用腐葉土和淘米水自製“天然營養液”,還特意跑去操場,給鏡頭展示堆肥的小土坑:“樹葉埋在土裡,過兩個月就變成肥料,比買的營養液還好用。”屏幕兩端的教學互相補充,原本枯燥的種植知識,因為帶著“生活味”變得格外好記。
直播快結束時,樂樂提議大家一起“立下菜田約定”:城市家庭負責把生菜種活,等成熟了寄給山區;山區的孩子們負責照顧好薄荷,長出新葉就拍視頻分享。小娟對著鏡頭用力點頭:“我會每天給薄荷澆水,還要寫觀察日記,告訴王阿姨它長多高了!”王阿姨笑著回應:“阿姨也給你拍生菜的生長視頻,咱們比一比誰種的菜長得好!”
第一期雲課堂結束後,反饋遠超預期。不少城市家長發來孩子認野菜的照片,說“現在孩子吃飯不挑食了,還主動問蔬菜的功效”;山區學校的老師則說,孩子們課後總圍著種植盆轉,連之前調皮的男孩,都學會了小心嗬護菜苗。更驚喜的是,有企業主動聯係樂樂,願意捐贈更多直播設備和蔬菜種子,讓“菜田雲課堂”能走進更多山區學校。
兩周後,王阿姨率先兌現約定,把自家種的生菜寄到了貴州學校。孩子們收到包裹時,興奮地打開包裝,把新鮮的生菜分給同學,還特意留了幾片放進保鮮盒,說要等下次雲課堂,展示給王阿姨看。小娟則拍了一段薄荷生長的視頻發給王阿姨,視頻裡的薄荷比之前高了一大截,葉片上還掛著水珠,小娟的聲音透著驕傲:“王阿姨你看,我種的薄荷長得好嗎?等它再大一點,我就寄給你!”
樂樂把這些溫暖的片段整理成“雲田故事集”,發布在網上。有網友留言:“原來種菜不隻是種食物,還能種出跨越距離的友誼,這才是‘都市歸田園’最動人的地方!”看著屏幕上的留言,樂樂又在《菜田故事冊》上寫下:“我們追求的‘歸田園’,從來不是複刻田園的模樣,而是在鋼筋水泥與山野之間,搭建起互相滋養的橋梁。當城市的種植技巧遇上山區的自然智慧,當屏幕兩端的牽掛跟著菜苗一起生長,每一次雲課堂,都是一次‘守護’的傳遞——不僅守護生命,更守護人與人之間的聯結。”
此刻,樂樂的辦公桌上,王阿姨寄來的生菜種子和小娟寄來的薄荷葉片並排放在一起。而“菜田雲課堂”的下一期主題已經確定——教大家種“春節應急菜”,讓城市家庭和山區孩子一起,用自己種的菜,給家人準備一份有溫度的“守護年貨”。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