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使者”小隊的巡回音樂會第一站,選在了鄰省的海濱城市。當孩子們背著樂器、提著裝滿蔬菜裝飾的行李箱踏上火車時,小浩緊緊抱著那個裝著《種菜歌》樂譜的文件夾,眼睛裡閃著期待的光:“不知道海邊的小朋友會不會喜歡我們的歌?”
剛到海濱城市,難題就來了——演出場地旁的廣場正在維修,原本聯係好的舞台沒法用了。孩子們站在堆滿建材的廣場前,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了。羊角辮女孩眼圈紅紅的:“怎麼辦?明天就要演出了,沒有舞台怎麼唱歌呀?”
樂樂看著孩子們失落的模樣,心裡也著急,卻還是強裝鎮定:“彆慌,我們一起想辦法!”她帶著孩子們在附近打聽,一位開海鮮大排檔的老板聽說了他們的來意,拍著胸脯說:“孩子們,來我這兒!我把大排檔的場地騰出來,給你們搭個臨時舞台!”
老板的話讓孩子們重新燃起了希望。大家立刻行動起來,用大排檔的桌椅拚出舞台,再把帶來的玉米串、紅辣椒串掛在周圍,連老板家的漁網都被當成了裝飾,纏上了閃閃的彩燈。夜晚的大排檔變成了熱鬨的“菜田小舞台”,海風裡混著海鮮的鮮味和蔬菜裝飾的清香,格外特彆。
演出一開始,就吸引了不少吃海鮮的顧客。小浩抱著吉他彈唱《種菜歌》時,有個紮著馬尾辮的海邊女孩跟著旋律輕輕搖晃,眼睛亮晶晶的。輪到合唱《明天會更好》時,女孩突然跑上台,加入了孩子們的隊伍。“我能和你們一起唱嗎?我也想幫雲南的小朋友買種子!”她的聲音清脆,像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
女孩的加入讓孩子們更受鼓舞,歌聲也變得更加響亮。老板看著熱鬨的場麵,偷偷給孩子們免了場地費,還端來剛煮好的海鮮粥:“孩子們,快喝點粥暖暖身子,你們都是好樣的!”
第二站,孩子們來到了內陸的工業城市。這裡的空氣裡帶著淡淡的煤煙味,孩子們演出時,台下的觀眾大多是下班的工人和放學的孩子。有個小男孩看著舞台上的蔬菜裝飾,好奇地問:“哥哥姐姐,這些番茄能吃嗎?我媽媽說多吃蔬菜對身體好。”
小浩笑著遞給他一個小番茄:“當然能吃!這是我們自己種的,可甜了!”小男孩咬了一口,眼睛一亮:“真甜!我也想種菜,可是我們家沒有陽台怎麼辦?”樂樂蹲下身,耐心地說:“可以用小盆栽種呀,像這樣的小番茄,在花盆裡也能長大。”她還送給小男孩一包“友誼菜種”,告訴他怎麼種植。
演出結束後,一位工人師傅走上前,塞給孩子們一個信封:“孩子們,這是我的一點心意,雖然不多,但希望能幫到你們。我女兒也在種你們的‘救命菜’,她說吃了自己種的蔬菜,身體比以前好多了。”孩子們打開信封,裡麵是皺巴巴的五十元錢,卻沉甸甸的,像裝滿了溫暖。
一路走來,孩子們的音樂會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地方沒有音響,他們就用嗓子喊;有的地方觀眾很少,他們就挨家挨戶邀請;有的孩子生病了,其他小夥伴就主動替他表演。但每到一個地方,他們都能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這些善意像陽光雨露,讓“種子使者”小隊的信念更加堅定。
當孩子們帶著巡回音樂會籌集到的兩萬元善款回到家鄉時,村口早已擠滿了等待的人。雲南山區的誌願者也特意趕來,帶來了菜苗茁壯成長的照片。小浩看著照片裡綠油油的菜田,激動地說:“我們做到了!這些錢能買好多菜種,讓更多小朋友種出‘救命菜’!”
樂樂看著孩子們曬得黝黑卻充滿笑容的臉,在《菜田故事冊》上寫下:“巡回的歌聲跨越山海,善意的種子在各地紮根。‘都市歸田園’的路上,沒有什麼能阻擋愛與希望的傳遞。這些小小的‘種子使者’,用歌聲喚醒了更多人的善意,讓‘救命菜’的故事,在每一片土地上續寫新的篇章。”
而“種子使者”小隊的下一個計劃,是邀請雲南山區的小朋友來家鄉做客,一起體驗種菜的樂趣,讓山海間的友誼在麵對麵的相處中愈發深厚。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