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的餘暉為科技館的玻璃幕牆鍍上一層暖金,孩子們的笑聲漸漸淡去,菜田卻還透著未儘的熱鬨。陳阿姨正和李醫生坐在石凳上,翻看著孩子們留下的畫和實驗筆記,指尖拂過紙上歪扭的字跡,眼裡滿是笑意:“你看這張,城裡的小宇畫了自己種歪的紅薯苗,旁邊還寫‘下次要聽小石頭的話,把根埋深點’,多可愛。”
李醫生接過筆記本,頁麵上貼著幾片乾枯的番茄葉,還有用彩筆標注的“高鉀低鈉”字樣,顯然是孩子們聽小林講解時認真記下的重點。“這些孩子回去後,肯定會把‘救命菜’的故事講給家人聽。”他望著遠處雲霧村的方向,屏幕裡還停留著小石頭揮手告彆的畫麵,“說不定過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城裡家庭想來這裡看看。”
話音剛落,誌願者小張匆匆跑過來,手裡舉著個平板電腦:“李醫生,雲霧村那邊發來消息,小石頭說他們今天跟著屏幕學種的紅薯苗,已經澆好水了,還拍了照片給我們看!”屏幕上,幾株嫩綠的紅薯苗立在田埂上,雖然排列得有些參差不齊,卻透著勃勃生機,照片角落還有個用石子擺成的笑臉。
小諾湊過來,看著照片忍不住拍手:“太好了!小石頭學得真快!”她突然想起什麼,拉著小浩的手往科技館裡跑:“我們去把今天的事寫進‘菜田友誼手冊’,還要畫一張城裡和鄉下菜田連在一起的畫!”兩個孩子的身影消失在門口,留下一串輕快的腳步聲。
這時,村口傳來幾聲汽車鳴笛,原來是陳阿姨安排的車來接城裡的孩子。孩子們依依不舍地和誌願者、村民們告彆,紮雙馬尾的女孩抱著小諾送的番茄苗,小聲說:“下次我要帶媽媽來,讓她也嘗嘗這裡的番茄,還要學種‘降壓小能手’。”
“隨時歡迎!”李醫生笑著揮手,“等你們再來,智能溫室裡的番茄就該結果了,到時候咱們一起摘番茄做番茄醬。”
汽車緩緩駛離,孩子們趴在車窗上揮手,直到科技館和菜田變成遠處的小點。陳阿姨望著車影,對李醫生說:“我已經和社區裡的老人們說了孩子們的實驗,他們都特彆感興趣,下次想組織一批老人來參觀,順便學學怎麼用蔬菜調理身體。”
“那太好了!”李醫生眼睛一亮,“我們可以在科技館裡加設‘老年健康體驗區’,準備些適合老人的蔬菜食譜,再教他們簡單的血壓、血糖測量方法。”
旁邊的小林聞言,立刻拿出筆記本記錄:“我可以整理一份‘常見蔬菜保健指南’,把番茄降壓、玉米控糖、南瓜助消化的原理寫得更清楚,再配上村民的健康案例,老人們肯定愛看。”小張也跟著點頭:“我來設計一個簡易的種植展示架,用透明盒子裝著不同階段的蔬菜幼苗,讓大家直觀看到植物的生長過程。”
村民們聽到動靜,也圍了過來。王大伯手裡拿著剛摘的玉米,笑著說:“要是城裡老人來了,我給他們煮玉米吃!咱們這玉米又甜又糯,比城裡買的強多了。”幾個大嬸也紛紛表示要幫忙準備午飯,用最新鮮的“救命菜”招待客人。
小諾和小浩寫完手冊,跑到菜田邊,看著自己下午種的紅薯苗。小浩蹲下身,輕輕給小苗澆了點水:“等這些苗長大了,我們就可以送給城裡的小夥伴,讓他們也嘗嘗自己種的紅薯。”小諾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番茄種子,小心翼翼地埋在土裡:“我要在這裡種一棵‘友誼番茄樹’,以後不管是城裡還是鄉下的孩子,都能吃到它結的果實。”
夕陽漸漸沉下,天邊泛起晚霞。科技館的燈光亮了起來,照亮了牆上孩子們畫的蔬菜笑臉,也照亮了菜田裡長勢喜人的幼苗。李醫生站在院子裡,望著眼前的一切,心裡充滿了溫暖。他知道,這場“都市歸田園”的旅程,不僅在孩子們心裡種下了希望的種子,也在城鄉之間架起了一座健康與友誼的橋梁。而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喜歡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請大家收藏:()都市歸田園:我種的菜能救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