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陰沉,冷雨如絲,給白溪鎮蒙上了一層灰敗的濕氣。
上午九點,市融媒體中心的直播車隊無聲地駛入鎮政府大院,像一群沉默的鐵獸。
泥濘的輪胎在地麵壓出深刻的印記,正如林晚秋計劃在王建國虛假的政績牆上鑿開的裂痕。
林晚秋撐著一把黑傘,站在辦公樓的台階上,雨水順著傘沿滴落,濺在她的風衣下擺。
她特意選擇了這樣一個天氣,因為謊言在陽光下或許能折射出七彩的光暈,但在陰冷潮濕的雨天,隻會顯露出腐爛的本質。
“真實環境下的住房質量檢測”,這是她給市融媒體中心提出的直播主題。
她身旁,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工程師們正從車上卸下儀器——便攜式雷達掃描儀、紅外熱成像儀、高精度濕度計。
這些冰冷的精密設備,將成為這場審判中最公正的陪審員。
鎮黨委書記王建國撐著一把更大的傘,從辦公樓裡快步迎了出來。
他臉上堆砌著熱情的笑容,但那笑容在陰鬱的天光下顯得僵硬而蒼白。
他的視線掃過那些專業儀器,眼底一絲不易察覺的慌亂一閃而過。
“林處,您看這天,要不咱們改天再播?這又是泥又是水的,影響拍攝效果,也怕老鄉們摔著。”他湊到林晚秋身邊,壓低了聲音,語氣裡滿是“貼心”的關懷。
林晚秋微微側頭,目光平靜地迎上他的視線。
“真實之眼”讓她清晰地捕捉到他故作鎮定的表情下,那劇烈搏動的太陽穴脈搏。
“王書記,安居工程,不就是要經得起風雨的考驗嗎?”她聲音不大,卻字字清晰,“群眾的房子不是活在晴天裡的盆景。至於宣傳口徑,”她嘴角牽起一抹極淡的弧度,“群眾的滿意,才是最好的口令。”
王建國被噎得一窒,強顏歡笑地連連點頭:“是是是,林處說得對,是我考慮不周。”
上午十點零七分,直播信號準時切入。
鏡頭前,主持人用激昂的聲音介紹著“白溪鎮幸福安居工程”的偉大成就。
鏡頭緩緩掃過一棟粉刷一新的二層小樓——王建國精心打造的“樣板間”。
室內窗明幾淨,家具齊全,牆上還掛著“感謝黨和政府”的錦旗。
王建國很快進入了“導演”的角色,對著鏡頭侃侃而談:“我們這個項目,采用的是最新的全裝配式綠色建築技術,不僅施工快,而且保溫隔熱效果一流,真正讓老百姓住得舒心,住得放心……”
彈幕上一片讚譽之聲。
“這房子真漂亮!”
“給白溪鎮政府點讚!”
“希望我們這裡也能有這樣的好政策!”
王建國看著手機屏幕上工作人員遞過來的實時彈幕,緊繃的神經稍稍鬆弛了一些。
一切都按照劇本在走。
就在這時,一個不和諧的聲音插了進來。
鏡頭邊緣,一個被隨機抽中、陪同驗房的村民,一個看起來五十多歲的乾瘦男人,突然舉起了手裡拎著的一個紅色塑料水桶。
他黝黑的臉上帶著一絲困惑和不安。
“林……林領導,”他有些結巴地開口,“俺就在外頭房簷底下站了不到十分鐘,這屋裡……咋就開始滴水了?”
全場瞬間一靜。
王建國的笑容凝固在臉上。
主持人的反應極快,立刻想把話題引開:“老鄉,這可能是新房子,管道還在……”
“讓他說。”林晚秋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權威。
她走向那位村民,示意攝像機跟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個紅色的水桶上,桶底已經積了薄薄的一層水。
“拿熱成像儀過來。”林晚秋對身後的技術員下令。
一名工程師立刻上前,舉起紅外熱成像儀對準了村民所指的天花板。
屏幕上,原本代表低溫的藍色區域,赫然出現了一大片不規則的、代表著溫度異常和濕度的猩紅色斑塊,如同皮膚下滲出的血跡。
“經檢測,天花板內部存在大麵積滲水,初步判斷為屋頂防水層施工存在嚴重質量缺陷。”技術員冷靜地報出結論。
直播間的彈幕瞬間爆炸。
“???這就是綠色建築技術?”
“剛才誰說點讚的?臉疼嗎?”
“外麵下中雨,裡麵下小雨,絕了!”
“幸福安居工程?我看是水簾洞工程!”
王建國的臉色從僵白轉為鐵青,他快步上前,試圖打斷流程:“這位同誌,我們馬上安排工程隊來檢修!這是個彆現象,個彆現象!我們先去看下一戶……”
“王書記彆急。”林晚秋抬手攔住他,臉上的微笑不變,眼神卻冰冷如霜,“既然是直播,就要對觀眾負責。主持人,這應該算是我們預設的‘群眾互動環節’吧?我們得把問題搞清楚。”
主持人被她看得一個激靈,連忙點頭:“對,對!群眾的疑問就是我們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