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謠言似洶湧的潮水,來勢愈發洶洶。起初,那些惡意中傷的話語,不過是在宮外街邊小巷裡暗自湧動,如陰溝中的老鼠般鬼鬼祟祟。可如今,卻像鬼魅般在宮內肆意流竄,無處不在,仿佛每一個角落、每一道回廊,都被這股邪惡的氣息徹底籠罩。
這些謠言毫無意外地傳進了佩思卿的耳中。當她聽到那些不堪入耳的言語時,正在擺弄書卷的手瞬間微微一頓,眼神中刹那間閃過一絲怒意,可須臾之間,她便恢複了平靜。她深知,在這宮廷之中,情緒一旦輕易外露,便極有可能被人抓住把柄。她緩緩放下書卷,起身在寢宮內從容踱步。腳步不緊不慢,卻仿佛每一步都精準地踏在自己的心思之上。她的眸光中透著冷靜與堅毅,在這看似柔弱的身軀裡,藏著一顆無比堅定的心。她明白,若任由這些謠言肆意蔓延,自己將如同陷入無邊的泥沼,越掙紮便陷得越深,更為嚴重的是,國之根基也會因此而搖搖欲墜。
顧硯舟聽聞謠言後,怒火瞬間升騰,怒不可遏,即刻下令徹查。他在書房內來回急促踱步,眉頭緊緊鎖起,眼神中滿是焦慮與決然。“這些無稽之談,竟敢詆毀皇後,朕定要讓造謠者付出慘痛代價!”他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帝王與生俱來的威嚴。
然而,調查的過程艱難重重,並不順利。派出去的人手紛紛彙報,線索如同蛛絲般細微且難以捕捉,仿佛幕後黑手有著通天徹地的本事,能將所有痕跡都抹得乾乾淨淨。顧硯舟心中明白,這背後必定是有人精心策劃,且勢力不容小覷,絕非等閒之輩。
與此同時,佩思卿也並未坐以待斃。她暗中迅速召集了自己的心腹,這些人皆是她在宮廷多年來精心培養、絕對信得過的。她神色凝重,目光堅定地說道:“此次謠言來勢洶洶,不僅關乎我與陛下,更關乎國家的安穩。你們務必仔細查探,絕不能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心腹們領命後,迅速四散,展開行動。
幾天過去了,恰逢城中大旱,烈日高懸於天際,仿佛一個巨大無比的火球,無情地炙烤著大地。土地乾裂,一道道裂縫如同惡魔猙獰的大嘴,瘋狂吞噬著一切生機。百姓們苦不堪言,莊稼顆粒無收,水源日益枯竭,饑餓和乾渴如同附骨之疽般緊緊糾纏著每一個人。
佩思卿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扭轉局麵的絕佳契機。她精心梳理好自己的發髻,換上一身素淨卻不失端莊的服飾,前去拜見顧硯舟。見到顧硯舟後,她微微屈膝行禮,輕聲說道:“陛下,如今大旱肆虐,民不聊生,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臣妾身為皇後,理應為百姓、為國家出力,這也是洗清那些流言的大好時機。”她的聲音輕柔卻堅定,眼神中滿是懇切。顧硯舟看著她,眼中流露出擔憂之色,他深知此行艱難且充滿危險,但看到佩思卿那堅定的神情,也隻好輕輕點頭應允。
顧硯舟緊緊握住佩思卿的手,認真且鄭重地說道:“卿兒,此番前去,定要萬事小心。朕會在宮中全力支持你,無論遇到何事,朕都與你同在。”佩思卿微微頷首,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有了顧硯舟的支持,她更覺信心倍增。
佩思卿走出宮門,踏入那片被烈日炙烤得近乎扭曲的大地。陽光刺眼奪目,她卻沒有絲毫退縮。她迅速組織起人手,打開糧倉,將糧食分發給那些饑餓的百姓。在施粥棚前,她不顧自己尊貴的皇後身份,親自拿起勺子,為百姓盛粥。她的動作輕柔而熟練,每一勺粥都像是一份滿滿的關懷。她輕聲安撫著百姓:“大家不要著急,都會有粥喝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百姓們看著這位平日裡高高在上的皇後,此刻竟如此親和愛民,眼中充滿了驚訝與感動。然而,仍有部分百姓心存疑慮,交頭接耳地小聲議論著:“皇後娘娘這是作秀吧,就憑這能證明她不是不祥之人?”“就是,前朝覆滅的事可沒那麼容易過去。”
佩思卿聽到這些議論,並未生氣,反而更加堅定了要改變百姓看法的決心。她清楚地知道,僅僅施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顧硯舟在宮中也沒閒著。他緊急召集了朝中的能臣,商議應對大旱之策。他神色嚴肅,目光掃視眾人,說道:“如今大旱,百姓受苦,皇後已前往民間賑災,朕等在宮中也不能坐視不管。各位愛卿,可有良策?”大臣們紛紛進言,有的建議開倉放糧,有的提議尋找新的水源。顧硯舟認真傾聽,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最終製定出一套全麵且細致的救災方案。他立刻派人將方案送到佩思卿手中,以便她能更好地開展賑災工作。
佩思卿收到方案後,心中倍感欣慰。她按照方案,有條不紊地推進各項救災措施。同時,她還召集了城中的能工巧匠。她站在眾人麵前,神色認真且充滿決心地說道:“如今大旱,水源短缺,我們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還請各位能出謀劃策,共同度過這個難關。”她的話語真誠而有力,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切感受到了她的決心。隨後,她不顧烈日炎炎,與眾人一同踏上勘察地形的道路。陽光炙烤著她的肌膚,汗水濕透了她的衣衫,但她毫不在意。她仔細觀察著每一處地形,時而蹲下身子,用手觸摸土地的乾裂程度;時而與工匠們交流討論,眼神中透著聰慧與堅韌。她的這種精神,讓參與的百姓和工匠們都敬佩不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在朝堂之上,那些曾對佩思卿心懷偏見的大臣,看到她的這些善舉,心中也不禁有些動容。但仍有部分頑固之徒,心懷不軌,試圖再次生事。朝會之上,氣氛緊張而壓抑。一位大臣向前邁出一步,拱手說道:“陛下,皇後此舉雖有成效,但恐有收買人心之嫌。”他的聲音微微顫抖,眼神中卻透著一絲狡黠。
顧硯舟聞言,龍顏大怒,猛地拍案而起:“大膽!皇後一心為國為民,爾等卻在此無端揣測,居心何在?如今大旱,百姓困苦,皇後親赴民間救災,是朕之賢妻,國之楷模。再有敢詆毀皇後者,朕定不輕饒!”顧硯舟的聲音如洪鐘般響亮,在朝堂中回蕩,震得那大臣身子一顫,慌忙跪地求饒。
隨著時間的推移,引水工程在佩思卿的監督下順利推進。清澈的水流如同靈動的精靈,沿著新挖的渠道歡快地流淌著。原本乾裂的土地逐漸恢複了生機,百姓們的生活也逐漸回到了正軌。佩思卿的善舉和智慧,讓越來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她的真誠。一些曾經懷疑她的百姓,也開始改變看法:“皇後娘娘是真心為咱百姓著想,之前真不該信那些謠言。”“是啊,人家皇後都這麼努力了,咱再懷疑就不地道了。”
然而,謠言的影響依舊存在,仍有部分百姓心存疑慮。佩思卿深知,要徹底打破謠言,還需找到幕後黑手,公之於眾。
與此同時,她的心腹們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找到了一些關鍵線索。他們發現,謠言的源頭似乎與一些前朝舊臣有關,這些人不甘心前朝覆滅,企圖通過詆毀佩思卿,擾亂當今朝堂。佩思卿立刻將此事告知顧硯舟。
顧硯舟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冷冽的光芒:“這些前朝餘孽,竟敢如此猖獗。朕定要將他們一網打儘,還皇後一個清白,還天下一個太平。”他迅速下令,讓心腹大臣帶領精銳部隊,暗中展開調查和抓捕行動。
在顧硯舟的精心部署下,行動進行得十分順利。那些幕後黑手被一一抓獲,證據確鑿。顧硯舟立刻召開朝會,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將這些人的罪行公之於眾。朝堂上一片嘩然,大臣們紛紛指責這些人的惡行。
顧硯舟義正言辭地說道:“這些人,為了一己私利,企圖擾亂朝綱,詆毀皇後,其心可誅。朕絕不姑息,定要嚴懲不貸,以正視聽。”隨後,他按照律法,對這些人做出了嚴厲的懲處。
消息傳出宮外,百姓們這才恍然大悟,明白自己被謠言所誤導。“原來真是有人故意陷害皇後娘娘,咱差點就冤枉好人了。”“是啊,皇後娘娘這麼好,以後可不能再輕信那些謠言了。”百姓們紛紛自責,對佩思卿的敬佩和愧疚之情油然而生。
風波過後,宮廷內外再次恢複了平靜。陽光灑在宮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輝。佩思卿站在宮殿的回廊上,微風輕輕拂過她的衣袂。她憑借著自己的冷靜、聰慧與果敢,與顧硯舟的默契配合,不僅打破了謠言的枷鎖,更讓自己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賢良皇後的崇高形象,也為顧硯舟穩固皇權增添了強大的助力。
風波過後,宮廷內外重歸平靜,可佩思卿的心底,卻悄然泛起了思念的漣漪。
這日午後,陽光透過窗欞,柔和地灑在案幾上。佩思卿在整理舊物時,無意間翻出了一幅畫卷。展開畫卷,畫中是先皇、先後、年少時的自己與哥哥佩嚴,於禦花園中漫步的場景。彼時的歡聲笑語,仿佛穿越時光的隧道,在她耳畔清晰回響。
她輕輕摩挲著畫卷,目光逐漸變得柔和而哀傷。記憶如潮水般洶湧襲來,兒時的自己,在父母膝下承歡,與哥哥一同玩耍,儘享天倫之樂。先皇雖日理萬機,卻總會抽出時間陪伴她,耐心教她讀書識字、騎馬射箭;先後則溫柔慈愛,為她精心裁剪新衣,細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哥哥佩嚴,雖有時調皮搗蛋,但對她也是關懷備至,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總會第一時間想到她。
可如今,父母已逝,哥哥佩嚴也因先前陷害顧硯舟被關了起來,曾經溫暖的家不複存在。她雖貴為皇後,與顧硯舟夫妻情深,可這偌大的皇宮,卻總讓她在某些時刻,感到孤寂與悵惘。
佩思卿望著畫中先皇那和藹的麵容、先後那溫柔的笑意、哥哥那熟悉的模樣,眼眶漸漸泛紅。她想起先皇在世時,對國家的兢兢業業,對百姓的關懷備至;想起先後在後宮,以賢德之名,將諸事打理得井井有條;想起哥哥曾經的陪伴,那些一起嬉戲打鬨的日子。
再看看如今的自己,雖也一心為國為民,可在這宮廷的複雜局勢中,在與顧硯舟共同治理國家的過程裡,她總覺得,少了那份來自親人的無條件支持與溫暖。
這般想著,她的心中愈發難過。不知不覺間,淚水已悄然滑落,滴落在畫卷之上。
恰在此時,玄逸霄前來拜見。他踏入殿中,見佩思卿手持畫卷,淚盈於睫,心中不由一緊。他快步上前,輕聲問道:“卿兒,這是怎麼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佩思卿抬眸,看到玄逸霄,哽咽著說道:“師兄,我隻是突然想家了,想念父皇母後,也想念哥哥。”說著,她將畫卷遞到玄逸霄麵前。
玄逸霄接過畫卷,看了一眼,心中亦是感慨萬千。他輕輕歎了口氣,說道:“卿兒,逝者已逝,可他們對你的愛,從未消散。至於你哥哥……他犯下過錯,如今受罰也是應當。但等他真心悔過,自會有新的出路。你如今貴為皇後,肩負重任,他們在天之靈,定也盼著你能過得安好。”
佩思卿微微點頭,可淚水仍止不住地流淌:“師兄,我知道。隻是這皇宮中,有時讓我覺得好孤單。我多希望父皇母後還在,哥哥能恢複從前的模樣,我們一家人還能像從前一樣,和和美美。”
玄逸霄心疼地看著佩思卿,伸手輕輕為她拭去淚水:“卿兒,莫要如此傷心。若你實在思念,我們不妨找個時間,去皇陵祭拜,也好傾訴傾訴心中的思念。至於你哥哥,隻要他肯真心悔改,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佩思卿吸了吸鼻子,說道:“師兄,我也想。隻是陛下政務繁忙,如今朝中局勢也並非全然安穩,我怕是此時提出,會讓陛下分心。”
玄逸霄思索片刻,說道:“那便等過些時日,局勢更穩些再去。在此之前,若你心中難受,便與師兄說說,師兄定會陪著你。”
佩思卿感激地看了玄逸霄一眼:“多謝師兄。有你在,我心裡好受多了。”
此後的日子裡,這幅畫卷時常讓佩思卿陷入沉思與感傷。她雖依舊儘職儘責地協助顧硯舟處理後宮諸事,參與國家大事的商議,可心底那濃濃的思親之情,卻怎麼也揮之不去。
而顧硯舟,忙於朝堂之事,並未察覺到佩思卿內心深處的這一變化。佩思卿看著顧硯舟日漸疲憊的身影,想著國家的未來,將自己的思念與難過,悄悄藏於心底,隻是在無人處,才會再次拿出畫卷,默默垂淚。
殘陽如濃稠欲滴的血漿,肆意地將天邊渲染成一片觸目驚心的淒厲殷紅,餘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那片靜謐的庭院之中,仿佛要把世間最後的溫暖都釋放殆儘。微風裹挾著絲絲涼意,輕柔地拂過,庭院裡的秋千在風中微微晃動,發出細微而又悠長的吱呀聲,宛如一首被歲月遺忘的挽歌,低吟著無儘的哀傷。
佩思卿獨自坐在秋千上,身形單薄得仿若深秋枝頭一片搖搖欲墜、即將凋零的落葉,仿佛下一秒就會被這風輕易卷走。她的眼眸中滿是哀傷,怔怔地望著遠方,那空洞的眼神好似望向了無儘的深淵,思緒早已飄向了不知名的地方,滿心都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愁,每一絲愁緒都像是纏繞在心頭的蛛絲,越纏越緊。
玄逸霄從遠處走來,腳步聲在石板路上輕輕響起,每一步都像是踏在這寂靜的時光之上,聲聲沉重。他看到佩思卿的那一刻,腳步猛地頓住,像是被釘在了原地,心臟仿佛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攥緊。他的心中湧起一陣翻江倒海般的複雜情緒,目光觸及她那孤獨哀傷的模樣,手不自覺地握緊了手中的劍,指節因為用力而泛白,手背上的青筋也微微凸起,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內心的掙紮。他微微皺眉,眉心擰成一個深深的“川”字,眼中閃過一絲掙紮,那掙紮裡有對佩思卿的心疼,有對局勢的無奈,還有對即將做出決定的糾結,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讓他感到無比沉重。隨後,他像是下定了決心,轉身,大步朝著嚴玉殿走去,每一步都帶著不容置疑的堅定,卻又仿佛拖著千斤的重擔,每一步都踏在自己複雜的心事之上,身影在殘陽的餘暉中被拉得修長,卻又帶著無儘的落寞與決然。
喜歡三生緣,三生劫請大家收藏:()三生緣,三生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