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初立,百廢待興。
登基大典的盛況和那日的天地異象,還在街頭巷尾被人們津津樂道,但王飛如今該稱陛下了)並沒有沉浸在萬民朝拜的虛浮榮光裡。
大典結束後第三天,一道旨意便從承天殿發出,召集群臣,舉行第一次正式大朝會。
天還未亮,嶄新的皇城廣場上,已是人影幢幢。
受邀參加此次朝會的,除了原本炎黃城的核心班底,還有大量從原大衍王朝各郡歸順、經過初步篩選的官員,以及一些在征伐和建設中立下功勳的散修、將領代表。
人人臉上都帶著幾分緊張,幾分期盼,邁步走入那座氣勢恢宏、尚未完全散去威嚴氣息的承天殿。
大殿之內,玄金為柱,黑石鋪地,穹頂高闊,飾以簡單的星圖雲紋,整體風格一如王飛其人,厚重、冷峻、內斂,壓迫感十足。百官按照指引,分列大殿兩側,文左武右,鴉雀無聲。
“陛下駕到——”
內侍由一位機靈且忠誠的原村民擔任,稍顯生澀但足夠響亮)的唱喏聲響起。
所有人精神一振,齊齊躬身:“恭迎陛下!”
王飛依舊是一身青布衣衫,自後殿緩步走出,登上那九階高台,在玄金帝座上落座。目光平靜地掃過下方。
“都站直了。”他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我炎黃仙朝,不興那些虛頭巴腦的跪拜禮。
以後尋常朝會,躬身即可,有重大慶典,單膝行軍禮。心裡有敬畏,比膝蓋軟更重要。”
“謹遵陛下聖諭!”眾人齊聲應道,心中都是一鬆,同時又凜然。這位新帝,果然與眾不同。
“今日朝會,隻說幾件事,定下章程。”王飛開門見山,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第一,定爵位,封功臣。”
他目光首先投向站在武將序列最前方的三十六道身影。
“李驚風,周流雲,張寒霜,及爾等眾師弟妹,上前聽封。”
以李驚風為首,三十六人踏步出列,動作整齊劃一,一股曆經血火磨礪出的煞氣與築基期的靈壓隱隱交融,讓殿內許多文官和降臣感到呼吸一窒。
“爾等隨朕起於微末,征戰四方,開拓疆土,勞苦功高。
更難得的是,心性堅毅,未曾忘本。”王飛看著自己這些親手帶出來的弟子,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溫和,“今日,朕特設‘炎黃護法’之職,位同親王,享親王俸祿,見官不拜,非叛國大罪,司法不得輕拘。爾等三十六人,皆晉此位!”
“炎黃護法!位同親王!”
殿內響起一片壓抑的驚呼。親王!這可是世俗王朝最高等級的爵位了!
而且一封就是三十六位!還是什麼“護法”,聽起來就超然物外!更可怕的是“見官不拜”、“司法不得輕拘”的特權,這地位簡直尊崇到了極點!
然而,更讓人震撼的還在後麵。
王飛繼續道:“你等三十六護法,職責並非享樂。需輪流值守皇城,護衛國本。
同時,各自領一份差事,或入軍伍,或掌刑名,或司監察,具體職司,稍後由宰相與爾等商議擬定。但有一樣,是你們共同的責任——”
他頓了頓,聲音加重:“傳道,授業,解惑!”
“朕要這炎黃境內,人人如龍!而你們,就是點燃這萬龍之火的先行者!”
人人如龍!
四個字,如同驚雷,炸響在每個人心頭!
就連李驚風等人,也是心潮澎湃,他們隱約知道師父的宏願,但親耳聽到在這莊嚴大殿上宣布,感受截然不同!
“弟子……臣等,領旨!定不負陛下厚望!”三十六人,單膝跪地,行了一個標準的軍禮,聲音鏗鏘,震得殿梁似乎都在回響。
這一次,王飛沒有阻止他們的跪拜,這是弟子對師命,也是臣子對君命的鄭重承諾。
“起來吧。”王飛抬手。
眾人起身,退歸本列,個個胸膛挺得更高,眼神更加銳利。
炎黃護法,這不僅僅是一個尊貴的爵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王飛的目光轉而投向文官序列最前方,那個激動得身體微微發抖的老者。
“李文淵。”
“老臣在!”李文淵立刻出列,深深躬身。
“你追隨最早,統籌後勤,治理內政,功勳卓著。
今日,朕任命你為炎黃仙朝首任宰相,總領文武百官,統籌全國政務!望你恪儘職守,勿負朕托。”
宰相!
百官目光齊刷刷落在李文淵身上,有羨慕,有敬佩,更多的是理所當然。
這位老臣,確實是新朝文官體係當之無愧的基石。
“老臣……老臣叩謝陛下天恩!”李文淵老淚縱橫,就要行大禮,被王飛一道無形氣勁托住。
“說了,不必跪。”王飛淡淡道,“文淵,你有宰相之才,更要有宰相之魄。接下來,朝廷機構的搭建,就要你多費心了。”
“老臣定當竭儘所能,死而後已!”李文淵強行穩住情緒,聲音依舊帶著顫抖,但眼神已經變得堅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好。”王飛點頭,“這第二件事,便是定製度。宰相,你將朕與你商議的草案,說與眾人聽。”
“是,陛下。”
李文淵深吸一口氣,從袖中取出一卷玉簡,轉身麵向百官,朗聲道:“奉陛下旨意,裁定朝廷官製。中樞設三省六部,另設獨立之監察、軍事體係。”
“三省,分彆為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相互製衡,共理國政。三省長官,日後由陛下與內閣酌定。”
“六部,隸於尚書省,分管具體事務。分彆為:吏部,掌官員銓選、考功;
戶部,掌戶籍、財政、稅收;
禮部,掌禮儀、祭祀、教育暫兼)、外交;
兵部,掌軍籍、武選、輿馬、甲械;
刑部,掌律法、刑獄;工部,掌工程、水利、匠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