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星漩之外 群雄環伺_我在農村挖到了女媧石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農村挖到了女媧石 > 第225章 星漩之外 群雄環伺

第225章 星漩之外 群雄環伺(1 / 1)

離開望星崖,林逸三人沒有絲毫停留,依照星紋玉簡的指引,全速朝著碎星海深處的“寂滅星漩”方向趕去。

越往碎星海深處,周遭的環境便越是惡劣。

虛空中漂浮的星辰碎片越來越大,有些甚至堪比山嶽,表麵布滿了撞擊的坑洞與凝固的熔岩。混亂的引力場無處不在,時而將人猛地拉向某塊碎片,時而又產生強大的斥力將人推開,飛行軌跡變得極難控製。更有隱匿在暗處的空間裂縫,如同擇人而噬的凶獸,稍有不慎便可能被卷入未知的維度。

璀璨卻致命的星辰射線、無聲無息侵蝕神魂的星煞陰風……各種危險層出不窮。

好在林逸實力大增,對混沌之力的掌控更上一層樓。他撐開的混沌光暈不僅能有效抵禦大部分外界侵害,更能一定程度上撫平紊亂的引力,使得三人的遁行速度雖受影響,卻依舊穩定。

錢多多與幽媛緊隨其後,不敢有絲毫鬆懈。錢多多不時打出幾道探測符籙,提前預警空間裂縫;幽媛則憑借黃泉宗秘法,感知著虛空中殘留的各種氣息,警惕潛在的敵人。

如此飛行了數日,穿越了不知多少危險的破碎星帶。

這一日,前方虛空的景象驟然一變!

不再是無儘的碎片與亂流,而是出現了一個巨大到難以想象的、緩緩旋轉的漩渦!

那漩渦並非由水流構成,而是由無數破碎的星辰、塵埃、以及扭曲的光線與空間本身凝聚而成!它的中心是一片極致的黑暗,仿佛連通著宇宙的終點,散發著令人心季的寂滅與終結氣息。漩渦的邊緣,則噴射出億萬道絢麗卻危險的極光般的能量流,色彩變幻不定,所過之處,連空間都被撕裂、重組!

漩渦的規模龐大到超乎想象,遠遠望去,仿佛整個碎星海的星辰碎片都在圍繞著它旋轉、沉淪!

僅僅是遙望著它,錢多多和幽媛便感到一陣頭皮發麻,神魂都似乎要被那寂滅之意凍結。

“那就是…寂滅星漩?!”錢多多倒吸一口涼氣,“這地方,真的能有入口?”

林逸手握那枚星紋玉簡,此刻玉簡正微微發燙,表麵的星紋閃爍著柔和卻堅定的光芒,指向那巨大漩渦的某個方向。

“玉簡有反應,入口應該就在漩渦外圍的某個相對穩定的區域。”林逸目光凝重地掃視著漩渦周邊。

果然,在寂滅星漩那狂暴的能量流邊緣地帶,並非空無一物。隱約可以看到一些細小的光點,如同風暴中的舟船,在艱難地維持著穩定。那些是先行抵達此地的修士們駕馭的飛行法器或撐起的護體靈光!

粗略一看,竟有數十道之多!而且其中幾道氣息尤為強橫,赫然達到了合體期,甚至不乏合體後期的存在!

“看來觀星老人說得沒錯,盯上這裡的人,不少。”林逸眼神微眯,神識如同最纖細的絲線,小心翼翼地蔓延過去,探查著那些光點。

他感應到了幾股熟悉又令人厭惡的氣息——陰冷、縝密、帶著星辰軌跡的算計意味。

“星軌閣…”林逸心中冷哼。果然冤家路窄。

除此之外,還有幾股蠻荒、暴戾的妖氣,應該是“萬獸山”的妖修。另有一些氣息或中正平和,或詭秘難測,來自其他不明勢力。

這些光點彼此之間都保持著足夠的距離,相互警惕,暫時並未發生衝突,顯然都在等待,等待星隕古城入口真正顯現的時機。

林逸三人也選了一處相對偏僻、有塊巨大隕石作為遮掩的區域落下,收斂所有氣息,默默觀察。

“林兄,我們現在怎麼辦?直接過去?”錢多多傳音問道。

“不急。”林逸搖頭,“入口尚未真正出現,此時靠近,容易成為眾失之的。我們先在此等待,靜觀其變。”

他盤膝坐在隕石之後,一邊借助混沌石與混沌青蓮的氣息完美隱匿自身,一邊仔細感應著星紋玉簡傳來的細微波動,試圖更精確地定位入口可能出現的方位。

時間在等待中緩緩流逝。

寂滅星漩依舊在緩緩旋轉,散發著吞噬一切的恐怖威能。聚集在周邊的光點也越來越多,氣氛愈發緊張壓抑,仿佛暴風雨前的寧靜。

就在這時,林逸心有所感,猛地抬頭,望向星漩的某個方向。

幾乎同時,那片區域的能量流突然變得異常躁動,無數破碎的星辰碎片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攪動,開始圍繞著某個中心點加速旋轉!一個模湖的、由星光構成的、巨大無比的門戶虛影,正在那片混亂的能量中心,若隱若現!

星隕古城的入口,要出現了!

這一下,如同在滾燙的油鍋中滴入了冷水,整個寂靜的星漩外圍,瞬間炸開!

所有等待的光點,幾乎在同一時間動了!化作一道道璀璨的遁光,不顧一切地衝向那門戶虛影!

“走!”

林逸眼中精光一閃,低喝一聲,混沌光暈包裹住錢多多與幽媛,化作一道並不起眼、卻速度奇快的灰色流光,後發先至,混在無數遁光之中,直撲那即將凝實的星光門戶!

爭奪,正式開始!

第二百二十五章完)

喜歡我在農村挖到了女媧石請大家收藏:()我在農村挖到了女媧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