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訓部的馮承部長恭敬地站在一旁,連忙回答:“是的,參謀長。”
“藍軍旅確實取得了第一場演習的勝利,雖然過程有些……嗯,出人意料。”
馮承在措辭上顯然十分謹慎。
“出人意料?”
李展均放下了手中的戰報,目光投向馮承。
“具體說說,怎麼個出人意料法?”
馮承組織了一下語言,彙報道:“根據前線傳回的報告,藍軍旅這次的指揮……非常規。”
“他們似乎放棄了傳統的正麵防禦和陣地戰打法,而是采取了小股部隊滲透、襲擾、重點目標打擊的戰術。”
“尤其是他們的武裝偵察連,發揮了關鍵作用。”
“其中一位士兵帶領了一對偵察兵,精準打擊了紅方的補給,成為扭轉戰機的關鍵。”
“誰?”
李展均問道。
馮承回答:“藍軍旅武裝偵察連的一個副連長,名叫譚建林。”
“據說,這次演習中許多大膽的戰術構想,都是出自這個年輕人之手。”
“譚建林?”
李展均聽到這個名字,眼神微微一動。
他似乎想起了什麼,伸手從桌上的一堆文件中,抽出了一份報告。
《關於在演習中調整紅藍雙方主戰裝備交戰損傷判定閾值的建議》
報告的署名者,便是“譚建林”。
“原來是他。”
李展均露出笑容:“這個年輕人,有點意思。”
當初看到那份報告時,他就對報告中提出的一些觀點印象深刻。
那些觀點,大膽,新穎,甚至有些離經叛道。
但仔細琢磨,卻又暗合未來戰爭的發展趨勢。
沒想到,這個譚建林,不僅能寫,還能打。
“這個譚建林,你們作訓部要重點關注一下。”
李展均對馮承說道。
“是,參謀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馮承立刻應道:“我們後續會持續跟進藍軍旅的演習情況,特彆是這個譚建林的表現。”
李展均點了點頭,重新拿起那份報告。
武裝偵察連的會議室內,譚建林剛剛接收完腦海中係統發布的【大顯身手】任務,眼睛亮了起來。
演習取勝,還要用特戰指揮能力。
這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做的舞台
他出聲將胡向和吳誌的注意力重新拉了回來。
“連長,指導員,我覺得,這次紅藍對抗,對我們武裝偵察連來說,是一個絕佳的轉型和鍛煉的機會,我們必須抓住。”
譚建林語氣嚴肅。
“之前我們討論的特種作戰,其實核心在於小規模,高效率,多維度打擊。”
“我們常說特種兵是三棲部隊,海陸空全能。”
“咱們武偵連呢?目前頂多算個兩棲,而且還是在漠原這種環境下,主要依賴陸地和低空作戰。”
“想要真正實現特戰化,裝備是一方麵,訓練是另一方麵,但最最核心的,我認為是我們的指揮層級,是我們的作戰理念。”
胡向摸著下巴,點了點頭,這話有幾分道理。
譚建林瞥了一眼胡向桌角那本翻得起了毛邊的《特種作戰案例解析》。
“連長,恕我直言,您看的那本書,裡麵的很多案例,說實話,參考價值有限。”
胡向一愣。
“哦?怎麼說?”
這本書可是他好不容易淘換來的寶貝,裡麵的戰例分析他覺得挺精辟的。
喜歡當兵:從軍校畢業下基層開始!請大家收藏:()當兵:從軍校畢業下基層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