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林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場經典的陣地攻防戰模擬推演。
敵方,是一片構築了完善工事的堅固陣地,擁有反坦克壕、雷區、以及多個交叉火力點。
按照他之前的理解,打這種陣地。
就是坦克在前,步兵在後,組成一個密集的衝擊隊形,硬往上衝。
用坦克的裝甲和火力,為步兵打開一條血路。
但現在,他知道,那是錯的。
正確的打法是什麼?
戰鬥開始前,後方的炮兵陣地率先發威!
無數的炮彈會像犁地一樣,將敵方陣地反複洗刷,進行火力壓製和摧毀。
這是炮坦協同的第一步。
炮兵壓製敵方火力,為坦克和步兵的進攻創造窗口期。
緊接著,工兵部隊前出,在炮火掩護下,迅速清理出一條或者數條穿越雷區的安全通道。
然後,才是主角登場!
但不是一股腦地全衝上去!
作為指揮官,他需要根據戰場態勢,找到敵方防禦體係的薄弱點。
也許是一處被炮火重點照顧過的火力點,也許是兩處交叉火力之間的縫隙。
然後,命令他麾下的坦克,組成一個或者兩個尖刀突擊群。
沿著工兵開辟的安全通道,以最快的速度。
像燒紅的刀子切黃油一樣,狠狠地紮進敵方陣地的縱深!
不要停留!不要戀戰!
目標隻有一個,就是用最野蠻的方式,鑿穿敵人的烏龜殼,攪亂他們的防禦部署!
那步兵呢?
步兵和他們乘坐的步戰車,此刻根本不會跟在坦克後麵。
他們會從另一個方向,比如側翼,發起攻擊!
步戰車上的機關炮和反坦克導彈,可以為側翼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壓製那些試圖攻擊坦克側後方的敵方火力點。
而步兵下車後,則利用坦克突擊造成的混亂,迅速占領和清剿戰壕裡的殘餘敵人。
這就是兵力分散!
坦克走坦克的路,步兵打步兵的仗。
兩者在空間上是分離的,但是在戰術目標上,卻是高度統一的。
後方的炮兵、前方的坦克主炮、步戰車的機關炮、步兵的單兵火箭筒……
所有的火力,都會在同一時間,傾瀉到同一個目標區域!
這才是真正的協同!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成化作戰!
再比如,通過一段狹窄的峽穀或者街道。
以往的戰術,是坦克在前麵開路,步兵緊隨其後,一步一挪,警惕著兩邊可能出現的敵人。
這樣的行軍隊形,緩慢、臃腫。
一旦遭遇埋伏,很容易被堵在狹窄地帶,進退不得,成為活靶子。
而掌握了完美步坦協同之後,譚建林瞬間就有了更優解。
坦克分隊,將徹底發揮出自己速度快、裝甲厚的優勢。
他們會以最高時速,像一陣鋼鐵旋風,直接衝過這段最危險的區域!
絕不減速!
用速度來縮短自己暴露在敵人火力下的時間。
而步兵和步戰車,則根本不走這條路!
他們會選擇繞行,從峽穀兩側的山地,或者街道兩側的建築群中,迂回穿插過去。
利用步兵靈活的特點,清剿掉所有可能對主乾道構成威脅的伏兵。
最終,在峽穀或街道的另一頭,與已經成功突擊的坦克分隊彙合。
形成一個完美的內外夾擊之勢!
這,才是將坦克和步兵的優勢,都發揮到極致的戰術!
讓坦克去做最擅長的突擊和攻堅。
讓步兵去做最擅長的清剿和近戰。
兩者通過精妙的戰術配合,達成一加一遠大於二的恐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