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理的手指懸在鍵盤上方,久久沒有落下。書房裡隻亮著一盞台燈,昏黃的光線將他臉上的皺紋照得愈發深刻。電腦屏幕上,文檔標題的位置還空著。
他想起三個月前自己寫的那篇文章,用詞犀利,質疑那個叫林楓的年輕人不過是利用家長焦慮的投機者。當時他信心十足,覺得自己在扞衛某種專業底線。
可現在……
他端起已經冷掉的茶喝了一口,苦澀的味道讓他微微皺眉。這幾個月,林楓的動向幾乎成了科技圈的晴雨表。“守護者”係統拿下多個重要訂單,“燈塔”計劃穩步推進,最近更是傳出突破海外技術封鎖,與“燭龍”實驗室達成合作的消息。
這些消息像一記記響亮的耳光,打在他臉上。
昨天和一位在投資圈的老友吃飯,對方醉醺醺地拍著他的肩膀說:“老劉啊,這次你看走眼了。那個林楓,不簡單。聽說上麵都很關注他的動向。”
上麵?哪個上麵?劉明理沒問,但心裡明白。
他重新將手指放在鍵盤上,開始敲打。這一次,他沒有選擇自己擅長的育兒領域,而是破天荒地寫起了科技評論。
《從智能育兒到核心技術突破,林楓的產業報國之路》
這個標題讓他自己都愣了一下。但思緒一旦打開,就再也停不下來。他寫到“守護者”係統對數據安全的意義,寫到“燈塔”計劃的前瞻性,更重點寫了這次供應鏈突破背後展現的戰略眼光。
“在全球化麵臨挑戰的今天,林楓和他的團隊展現了中國企業家的擔當。他們不再滿足於應用層麵的創新,而是勇敢地向產業鏈上遊進軍,向核心技術發起挑戰。這種轉變,值得所有企業家深思……”
寫完最後一個字,劉明理長長吐出一口氣。他知道這篇文章發表後會引來多少非議,那些曾經為他叫好的讀者會如何嘲諷他的“變臉”。但他還是點擊了發送。
有些話,總要有人說。
幾乎在文章發表的同時,趙敏就衝進了林楓的辦公室,連門都忘了敲。
“林總!您快看!”她把手機直接遞到林楓麵前,聲音因為激動有些發顫,“是劉明理,他寫了一篇長文,把咱們誇上天了!”
林楓接過手機,快速瀏覽著文章內容。王海聞聲也跟了進來,湊在旁邊一起看。
“嘖嘖,這劉專家轉性了?”王海忍不住感歎,“上次還把咱們批得一文不值,這次倒好,直接封神了。”
林楓把手機還給趙敏,臉上看不出太多表情。“輿論就像風,今天往東吹,明天往西吹。彆太當真。”
“可是林總,”趙敏仍然難掩興奮,“這可是劉明理啊!他在業內的影響力……”
“正因為是他,才更要冷靜。”林楓打斷她,“去告訴公關部,可以適當配合宣傳,但重點要放在我們的技術和產品上,不要過度炒作個人。”
趙敏連忙點頭:“明白,我這就去安排。”
等兩人離開,林楓才重新坐回椅子上。他打開那篇文章,又仔細讀了一遍。
不得不說,劉明理很會寫。文章不僅準確把握了他們近期的戰略動向,更巧妙地將這些商業行為提升到了“產業報國”的高度。這樣的定位,對他們接下來的發展確實有利。
但他心裡清楚,劉明理的轉向,與其說是對他個人的認可,不如說是對實力和趨勢的低頭。在這個圈子裡,永遠都是實力說話。
手機震動了一下,是蘇清雅發來的消息。三個孩子在遊樂場玩的視頻,笑聲清脆悅耳。
他看著視頻裡孩子們無憂無慮的樣子,眼神漸漸柔和。
這一切的奮鬥,不就是為了讓這樣的笑容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嗎?
他回複了一句“晚上見”,然後關掉了手機屏幕。
窗外,夕陽正在西沉,整座城市漸漸亮起燈火。每一盞燈背後,都是一個正在奮鬥的故事。
而他的故事,才剛剛翻開新的篇章。
劉明理的這篇文章,像一聲轉向的號角,宣告著一個新的開始。但從今往後,每一步都要走得更穩,更紮實。
因為這一次,他站在了更高的地方,也肩負著更多的期待。
喜歡帶娃綜藝?我靠毒舌奶爸爆紅了請大家收藏:()帶娃綜藝?我靠毒舌奶爸爆紅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