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謙那篇文章引發的波瀾還在持續擴散,但林楓的生活重心,似乎悄然轉回了原點。
節目錄製現場,不再是劍拔弩張的才藝比拚,反而醞釀著另一種氣氛。這一期的主題,是“家的聲音”。
導演組大概是被上次咖啡畫的效果甜到了,這次特意安排了一個寬敞明亮的仿家庭客廳場景,中央擺放著一架看起來很溫馨的立式鋼琴。
主持人笑著介紹環節。“今天我們不比難度,不比技巧。我們就想聽聽,每個家裡,最平常,最快樂的聲音是什麼樣的。”
其他幾組家庭有的準備唱歌,有的準備念詩,輪到林楓一家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過來。好奇,期待,想看看這位新晉“跨界天才”又能玩出什麼花樣。
林楓卻隻是牽著思清的手,走到鋼琴邊。
“思清,”他低頭問兒子,“還記得爸爸教你的那首《小星星變奏曲》的第一段嗎?”
思清推了推眼鏡,小臉嚴肅地點點頭。“記得。指法和節奏已經練習過十七次,準確率百分之九十三。”
“很好。”林楓坐在琴凳上,讓思清站在自己身前,“今天你來彈主旋律。”
思清深吸一口氣,伸出還有些肉乎乎的小手,鄭重地按下了第一個音符。清脆的琴音響起,略顯生澀,但節奏穩定,一個音一個音,認真地串聯起那首耳熟能詳的旋律。
就在這時,林楓的雙手從思清兩側伸出,落在琴鍵的高音區。他沒有彈奏複雜的和聲,隻是用清亮的單音,為兒子那稍顯單調的旋律,點綴上靈動的裝飾音。像是夜空中,圍繞著小星星閃爍的、更細微的光芒。
父子二人的手指,一大一小,在黑白琴鍵上交替起落,構成一幅奇妙的畫麵。
蘇清雅不知何時走到了鋼琴旁。她沒有看鏡頭,目光溫柔地落在丈夫和兒子身上。聽著那熟悉的曲調,她輕輕哼唱起來。沒有歌詞,隻是隨性的哼鳴,嗓音柔和,像月光一樣流淌,自然而然地融入了琴聲裡。
這哼唱聲成了一個信號。
思雅眼睛一亮,立刻跑到鋼琴前麵的空地上。她可不管什麼旋律結構,隻覺得心情一下子飛了起來。她張開手臂,踮起腳尖,開始隨著音樂自由地旋轉、跳躍。裙擺飛揚,像一隻被音樂驚起的快樂蝴蝶。她的舞姿完全即興,卻充滿了孩童純粹的感染力,每一個動作都發自內心地與那簡單的旋律共鳴。
最安靜的是思柔。她抱著自己的小熊,看了一會兒姐姐跳舞,又扭頭看看彈琴的爸爸和哥哥,聽著媽媽溫柔的哼唱。然後,她放下小熊,從旁邊的小道具籃裡,拿出兩根五顏六色的節奏棒。她沒有像思雅那樣大幅度舞動,隻是坐在原地,低著頭,用節奏棒的頂端,非常認真、非常輕地,一下,一下,敲擊著麵前的地板。
“嗒…嗒…嗒…”
那聲音很輕,幾乎要被鋼琴和哼唱蓋過。但它固執地存在著,精準地落在每一個小節的強拍上,像一顆小小的心臟,在為整個家庭的合奏打著穩定而溫暖的節拍。
鋼琴的主旋律由思清主導,林楓點綴裝飾音,蘇清雅的哼唱是柔美的背景,思雅的舞蹈是視覺的延伸,而思柔那輕輕的敲擊,則是這一切的基石。
沒有指揮,沒有排練。每一種聲音,每一個動作,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成員,帶著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表達方式。它們看似獨立,卻又奇妙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和諧的整體。
這不再是表演,這就是他們家的日常。是無數個傍晚,陽光斜照進客廳時,可能自然發生的一幕。
現場安靜極了。連呼吸都放輕了。
攝影師敏銳地將鏡頭推近,捕捉著思清專注的側臉,林楓護著兒子的手臂,蘇清雅含笑的嘴角,思雅旋轉時飛揚的發梢,還有思柔敲擊節奏棒時那認真的、長睫毛低垂的可愛模樣。
評委們忘了打分,嘉賓們忘了這是競賽。孫宇和李曼妮坐在一旁,臉上的表情複雜難言。李曼妮眼中甚至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這種無需言語的默契,這種自然流淌的溫情,是她和孫宇之間從未有過的,也模仿不來的。
一曲終了。
思清按完最後一個音,小手還放在琴鍵上,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完成了。林楓輕輕拍了拍他的後背。
思雅停下舞蹈,小胸脯微微起伏,臉頰紅撲撲地撲過來抱住林楓的腿。
蘇清雅停下哼唱,走到思柔身邊,彎腰將她連同那兩根節奏棒一起抱了起來。
思柔把小腦袋靠在媽媽肩膀上,手裡還緊緊攥著她的“樂器”。
沒有掌聲雷動,現場卻彌漫著一種被打動的寧靜。然後,不知是誰先開始,輕輕的、由衷的掌聲才如同潮水般漫延開來。
主持人走上前,語氣帶著罕見的動容。“我想……這就是‘家的聲音’最好的答案了。它不一定完美,但一定最真。謝謝林楓一家,讓我們聽到了這麼美好的聲音。”
這一刻,無需“跨界天才”的光環,無需任何權威的認證。
僅僅是爸爸、媽媽、哥哥、妹妹,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共同創造了一段短暫卻永恒的時光。
這段畫麵在節目播出後,毫無意外地再次成為了熱議的焦點。但這一次,人們討論的不再是林楓深不可測的才華,而是那個被音樂和愛意充滿的、讓人心生向往的家。
家的旋律,不在於演奏什麼名曲,而在於演奏的人,彼此心意相通。
琴音會消散,舞步會停歇,但那合奏時心底流淌的暖意,卻沉澱下來,成為了構築堡壘最堅固的磚石。
喜歡帶娃綜藝?我靠毒舌奶爸爆紅了請大家收藏:()帶娃綜藝?我靠毒舌奶爸爆紅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