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後,方金芝抵達杭州。此時的杭州城已是方臘義軍的天下,旗幟飄揚在城頭。方臘的行宮設在原杭州府衙,守衛森嚴。
妹妹金芝,拜見兄長!方金芝步入大殿,向端坐主位的方臘行禮。
方臘年約四旬,麵容剛毅,雙目如電。他屏退左右,冷冷地看著妹妹:你還知道回來?
方金芝不卑不亢:兄長,小妹此次回來,是為梁山晁蓋帶來結盟之議。
結盟?方臘冷哼一聲,就是那個拐走我妹妹的晁蓋?
兄長誤會了。方金芝抬頭直視方臘,是小妹自願追隨晁天王。他胸懷天下,誌在推翻暴宋,與兄長的抱負不謀而合。
方臘站起身,走到妹妹麵前:三個月不見,你倒是學會替外人說話了。
兄長明鑒。方金芝語氣堅定,小妹在梁山三月,親眼所見,晁天王治軍嚴謹,愛民如子,絕非尋常草寇。他提出的替天行道,與兄長的是法平等異曲同工。
方臘沉默片刻,突然問道:你和他...到什麼程度了?
方金芝臉頰微紅:兄長!小妹與晁天王發乎情,止乎禮。此次回來,正是要請兄長做主。
金芝,你可知為兄為何生氣?方臘語氣緩和了許多,不是氣你追尋真愛,而是氣你不知會一聲就私自出走。這亂世之中,你若有個三長兩短,讓為兄如何向九泉之下的父母交代?
方金芝眼眶微紅:兄長,是小妹任性了。但請兄長相信,晁蓋確實是當世英雄。
她詳細講述了在梁山的見聞:從晁蓋如何以德服眾,到梁山軍紀嚴明;從替天行道的大旗,到開倉賑濟的善舉。
方臘靜靜聽著,不時發問。當聽到晁蓋為保護百姓與官軍血戰時,他眼中閃過一絲讚賞。
如此說來,這個晁蓋倒真是個人物。方臘沉吟道,但結盟之事,關乎江南百萬義軍的命運,不可兒戲。
兄長明鑒。方金芝取出一封密信,這是晁天王的親筆信。他願與兄長結為兄弟,共圖大業。
方臘展開信件,仔細閱讀。信中晁蓋言辭懇切,既表達了對方臘的敬重,也闡明了南北聯合的戰略意義。
好一個晁天王!方臘拍案而起,此信寫得有情有義,有膽有識。不過...他話鋒一轉,若要結盟,須約法三章。
接下來的三日,方臘召集心腹重臣,詳細商討與梁山結盟事宜。丞相方肥、元帥石寶、軍師婁敏中等各抒己見。
方肥擔憂道:聖公,梁山雖強,終究是草莽出身。若與他們結盟,恐失江南士族之心。
石寶卻主張:末將以為,當今天下,能與我軍南北呼應的,唯有梁山。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方金芝在旁靜靜聽著,適時插話:小妹在梁山三月,見他們治軍嚴謹,絕非尋常草寇。特彆是晁天王,胸懷韜略,誌在天下。
最終,方臘定下盟約細則:
第一,以長江為界,各展所長;
第二,互通情報,共抗朝廷;
第三,若攻克汴京,共商天下歸屬。
此外,方臘還交給妹妹一個特殊任務:你帶我的親筆信給晁蓋。另外...他取出一枚雕鳳玉佩,這是母親留下的信物。若晁蓋真心待你,便以此物為憑。
方金芝接過玉佩,心中明白,這既是盟約的信物,也是兄長對她婚事的默許。
就在方金芝準備北返之時,晁蓋的使者魯有腳抵達杭州。這位丐幫長老帶來的不僅是正式的盟書,還有晁蓋給方金芝的私信。
方聖公明鑒:晁蓋在信中寫道,蓋本鄆城一小吏,因見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故聚義梁山。今蒙令妹青眼,倍感惶恐。願與聖公結為兄弟,共圖大業...
隨信還附有一對翡翠耳環,正是方金芝那日隨口稱讚過的款式。
方臘閱信後,對魯有腳笑道:回去告訴晁天王,他的心意,本公明白了。待攻克汴京之日,本公親自為舍妹置辦嫁妝!
消息傳回,晁蓋大喜,當即召集眾頭領宣布與江南義軍結盟。眾頭領紛紛道賀,尤其是吳用、公孫勝等核心謀士,深知這場聯姻對梁山未來發展的重大意義。
是夜,晁蓋獨自登上濟州城下最高峰,遠望南方。係統界麵在他腦海中浮現,那個方金芝芳心度95100)的提示格外醒目。
而此刻的杭州城內,方金芝也站在雷峰塔上,遙望北方。她手中緊握著晁蓋的來信,心中既甜蜜又忐忑。亂世中的愛情,從來都不隻是兒女私情。她與晁蓋的姻緣,已然與天下大勢緊密相連。
喜歡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請大家收藏:()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