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西域邊境的風沙便裹挾著殺意席卷而來。張無忌率領明教精銳與常家軍騎兵,早已在防禦工事內嚴陣以待。遠處的地平線上,一道紅色洪流正快速逼近——波斯明教的二十位聖火使,率領五千教眾,如潮水般向華夏軍陣地湧來。為首的五位聖火使周身燃燒著實體火焰鎧甲,幽藍火焰在晨曦中格外刺眼,正是領悟了“聖火真身”的頂尖高手。
“結陣!”張無忌一聲令下,明教精銳手持聖火令,在陣前布下“聖火迷蹤陣”——這是明教秘傳陣法,可借助風沙乾擾敵軍視線,配合聖火令的火焰攻擊形成防禦屏障;常家軍騎兵則在陣後列陣,手持馬刀與長槍,隨時準備發起衝鋒。
“華夏小兒,受死吧!”一位聖火使高聲嘶吼,手中聖火令擲出,化作一道火蛇直撲張無忌。張無忌早有準備,運轉九陽神功,雙掌推出,渾厚內力與火蛇相撞,“轟隆”一聲,火蛇被震散,化作漫天火星。
其餘聖火使見狀,紛紛發起攻擊。有的噴出熾熱火焰,灼燒華夏軍的防禦工事;有的以聖火令催動陣法,無數火刃從地麵破土而出;五位“聖火真身”高手更是縱身躍起,如五道火焰流星,直撲華夏軍陣中。
“瞄準聖火使胸口!”張無忌高聲提醒,此前沈煉傳回的“聖火真身”弱點,早已傳遍全軍。明教精銳立即調整攻擊目標,聖火令擲出的火焰精準擊向聖火使胸口的薄弱點。一位聖火使躲閃不及,胸口火焰被擊散,露出破綻,常家軍騎兵抓住機會,一槍刺穿其咽喉,聖火使慘叫一聲,倒地身亡。
首戰告捷,華夏軍士氣大振。張無忌趁機運轉乾坤大挪移,將一位聖火使的火焰攻擊反彈回去,正好擊中另一位聖火使的胸口。那聖火使“聖火真身”瞬間崩潰,周身火焰熄滅,露出裡麵驚恐的麵容。明教精銳一擁而上,將其斬殺。
然而,波斯明教教眾數量遠超華夏軍,且個個悍不畏死,即便聖火使接連戰死,仍瘋狂衝擊華夏軍陣地。防禦工事漸漸被火焰燒毀,明教精銳與常家軍騎兵不得不與教眾展開近戰,刀光劍影間,鮮血染紅了西域的黃沙。
——與此同時,雁門關外,遼國十萬騎兵已列陣完畢。蕭太後親自坐鎮中軍,身旁的十門改良型紅衣大炮炮口直指雁門關城牆,炮身上的冷光在陽光下格外刺眼。
“開炮!”蕭太後一聲令下,炮兵們點燃引線,十門紅衣大炮同時轟鳴,炮彈帶著呼嘯的風聲,如流星般飛向雁門關。戚繼光早已做好準備,城牆後的土坡與沙袋組成的緩衝工事,有效削弱了炮彈的衝擊力。但仍有幾發炮彈擊中城牆,磚石飛濺,城牆出現數道裂縫。
“戚家軍,反擊!”戚繼光高聲下令,城牆上的二十門改良後的紅衣大炮同時開火。經過吳用與戚繼光的改良,華夏軍的紅衣大炮射程已與遼國大炮持平,且炮彈中加入了碎石,殺傷力更強。炮彈落在遼國騎兵陣中,炸出一個個大坑,數十名騎兵連人帶馬被炸飛,鮮血與肉塊四處飛濺。
蕭太後見狀,怒喝一聲:“騎兵衝鋒!”十萬遼國騎兵如潮水般衝向雁門關,馬蹄聲震得大地微微顫動,塵土漫天飛揚。戚繼光立即下令:“放箭!投擲滾石!”城樓上的弓箭手齊射,箭矢如雨點般射向遼國騎兵;士兵們將滾石與火油推下城牆,火油落地後被點燃,形成一道火牆,阻擋遼國騎兵的進攻。
遼國騎兵們踩著同伴的屍體,瘋狂衝擊火牆。有的騎兵身披重甲,強行穿過火牆,卻被城樓上的戚家軍士兵用長槍刺中,倒在城牆下。雙方激戰半日,雁門關下屍橫遍野,鮮血染紅了護城河,遼國騎兵雖傷亡慘重,卻仍未放棄進攻。
戚繼光眉頭緊鎖,他知道,若長期僵持,華夏軍糧草與兵力都將麵臨短缺。就在此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李沉舟率領的“機動特戰營”趕到了!
“戚將軍,末將來助你!”李沉舟高聲呐喊,周身“權力”意境爆發,如一道黑色閃電,直撲遼國騎兵陣中。他雙掌拍出,氣勁如排山倒海,遼國騎兵紛紛被震飛,為華夏軍打開一道缺口。西門吹雪與葉孤城緊隨其後,劍光如寒冰驟降,所過之處,遼國騎兵紛紛倒地,無人能擋。
蕭太後見狀,心中大驚,連忙下令撤軍。李沉舟豈容她輕易離去,縱身躍至蕭太後麵前,雙掌拍出:“蕭太後,留下吧!”蕭太後身旁的護衛拚死抵擋,卻被李沉舟一掌一個,全部斬殺。蕭太後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跑,卻被西門吹雪的劍氣攔住去路。
“束手就擒吧!”西門吹雪聲音冰冷,霜華劍直指蕭太後咽喉。蕭太後知道已無退路,不得不放下武器,跪地投降。遼國騎兵見主將被擒,紛紛放下武器,雁門關之戰,華夏軍大獲全勝。
——河套平原上,李靖率領的大唐玄甲軍正與遼國五萬騎兵展開激戰。這裡地勢開闊,適合騎兵作戰,遼國騎兵憑借數量優勢,不斷衝擊玄甲軍的陣型。玄甲軍士兵們身著重甲,手持長槍,組成嚴密的方陣,抵擋遼國騎兵的進攻,雙方陷入僵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李靖心中暗忖,他觀察到遼國騎兵的指揮中樞位於陣後,若能斬殺遼國主將,便可瓦解其進攻勢頭。“玄甲軍,隨我衝鋒!”李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率領五千精銳玄甲軍,如一道鋼鐵洪流,直撲遼國騎兵的指揮中樞。
遼國主將見狀,親自率領親兵迎擊。兩人展開激烈對決,李靖的槍法沉穩淩厲,每一槍都直指對方要害;遼國主將的刀法悍勇凶猛,卻始終無法突破李靖的槍陣。戰至數十回合,李靖瞅準一個破綻,長槍刺入遼國主將的胸口,主將慘叫一聲,倒在地上。
玄甲軍士兵們見狀,士氣大振,衝鋒的號角聲再次響起。遼國騎兵見主將戰死,軍心大亂,紛紛潰散。李靖率領玄甲軍乘勝追擊,斬殺遼國騎兵數萬人,剩餘騎兵狼狽逃竄,河套平原之戰,華夏軍完勝。
——西域戰場的激戰仍在繼續。此時,波斯明教的聖火使已戰死十五位,教眾傷亡過半,剩餘教眾與聖火使已無力進攻,開始向後撤退。張無忌豈容他們輕易離去,率領明教精銳與常家軍騎兵乘勝追擊。
“晁蓋小兒,我與你不共戴天!”剩餘五位聖火使中,為首的聖火使見大勢已去,竟引爆了周身的“聖火真身”,試圖與華夏軍同歸於儘。劇烈的爆炸席卷四方,沙塵漫天,張無忌運轉九陽神功,將身邊的士兵護在身後,硬生生抵擋了爆炸的衝擊。
爆炸過後,五位聖火使已化為灰燼,剩餘教眾紛紛放下武器投降。西域之戰,華夏軍雖傷亡慘重,卻也徹底擊潰了波斯明教的進攻。
夕陽西下,三線戰場的捷報陸續傳回興慶府。晁蓋站在皇宮大殿前,手中緊握著戰報,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此次三線決戰,華夏軍大獲全勝,不僅生擒遼國蕭太後,擊潰波斯明教的進攻,更徹底瓦解了兩國的軍事力量,為後續統一華夏掃清了最大的障礙。
此時,係統提示音在晁蓋腦海中響起:【叮!恭喜宿主在三線決戰中擊敗波斯明教與遼國,完成主線任務:抵禦外敵!任務獎勵:武俠點50萬】
晁蓋抬頭望向遠方的天際,夕陽的餘暉將天空染成一片金黃色。他知道,這場勝利來之不易,是無數華夏軍將士用鮮血換來的。但這並不是結束,而是華夏統一大業的新起點——波斯明教殘餘勢力仍盤踞在西域昆侖山,遼國殘餘部落也需肅清,南方的一些小部落仍未歸順。
“傳朕旨意!”晁蓋高聲下令,“嶽飛將軍率領背嵬軍與關寧鐵騎,肅清遼國殘餘部落;戚繼光將軍率領戚家軍,西進西域,徹底消滅波斯明教殘餘勢力;李靖將軍率領大唐玄甲軍,南下收服南方部落;吳用先生與袁崇煥將軍留守興慶府,負責整頓朝政,恢複生產。”
“遵陛下令!”眾將齊聲領命,聲音響徹雲霄。
喜歡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請大家收藏:()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