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的光輝徹底驅散了皇城最後的陰影,將大慶殿的琉璃瓦映照得一片輝煌。殿內,百官肅立,氣氛卻與往常的莊重有所不同,隱隱透著一股山雨欲來的緊繃。
端坐於龍椅之上的晁蓋,目光平靜地掃過丹陛下的臣子們。他清晰地感受到,今日的朝會,將是統一中原後,不同治國理念的第一次正麵碰撞。他腦海中係統麵板上那“平息朝堂爭論”的子任務,正閃爍著微光。
侍立禦階之側的老太監米蒼穹,以其深不可測的修為,敏銳地察覺到了這股暗流。他尖細的嗓音如同鋼絲般穿透大殿的寂靜:“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幾乎是話音剛落,文官隊列中,一位身著緋袍、白發蒼蒼的老臣便顫巍巍地邁步出班,手持玉笏,深深一躬。此人乃是原北宋舊臣中的清流領袖,大儒周敦頤為增強衝突,此處虛構一位德高望重的原宋大儒,並非召喚人物),門生故舊遍布朝野,影響力不容小覷。
“陛下!老臣有本,冒死啟奏!”周敦頤的聲音帶著老邁的沙啞,卻異常堅定。
“周愛卿但講無妨。”晁蓋語氣平和,心中已然明了,風暴將從這位老臣開始。
周敦頤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畢生的信念凝聚於此,朗聲道:“陛下以雷霆之勢,掃平寰宇,定鼎中原,開萬世未有之基業,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然,老臣觀近日朝野風向,深以為憂!”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對麵隊列中那些氣息迥異的“新麵孔”——狄仁傑、王陽明,乃至更遠處的魯妙子、朱停等人,眼中閃過一絲難以掩飾的排斥。
“《大學》有雲: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如今四海初定,正當與民休息,效法三代之治,行仁政,施教化。陛下當垂拱而治,重用賢良,倡明孔孟之道,使士農工商,各安其位,各守其分。則天下歸心,江山永固!”
他的聲音逐漸激昂起來:“然,老臣所見,卻是工巧奇技備受推崇,匠人乃至商賈之流,竟可登堂入室,參與國是!更有甚者,朝中竟有言論,欲廢黜科舉經義,另立所謂‘新學’,又欲耗竭民力,大興舟師,遠涉重洋,行那虛耗國帑、徒惹邊釁之事!此非聖人之道,實乃取禍之根苗!長此以往,必使人心不古,禮崩樂壞,國將不國啊!陛下!”
一番話,擲地有聲,引得一班守舊文臣紛紛附和。
“周老大人所言極是!”
“陛下!當以仁義治天下,豈能重利輕義?”
“奇技淫巧,敗壞人心!遠洋拓土,勞民傷財!”
聲浪漸起,矛頭直指晁蓋登基以來推行的諸多新政,以及狄仁傑、王陽明等“新法”派的核心人物。尤其是對“新學”和“遠洋探索”的抨擊,最為激烈。
麵對這洶湧的指責,狄仁傑麵色沉穩,王陽明眼神清澈,皆未立刻反駁。倒是武將隊列中,一些性子火爆的將領如常遇春等,已是怒目而視,隻是礙於朝堂禮儀,強忍未發。
晁蓋輕輕抬手,殿內的嘈雜聲瞬間平息。他看向周敦頤,緩緩道:“周愛卿憂國憂民,朕心甚慰。倡明教化,使百姓知禮守法,確是固國之本。”
周敦頤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欣慰。
然而,晁蓋話鋒隨即一轉,聲音依舊平和,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然,愛卿可知,何謂‘利’,何謂‘義’?讓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空談仁義,此乃真義乎?讓將士手持鏽鈍之器,麵對北方強敵指已收服但需防範的金、遼舊部)乃至海外未知之險,空談教化,此乃仁政乎?”
周敦頤一怔,欲要辯駁:“陛下,仁義存於心……”
晁蓋卻不給他機會,目光轉向文官隊列中一位氣質乾練的官員:“張居正為增強衝突,此處提前召喚或虛構類似人物,代表務實改革派),你執掌戶部,且告訴周愛卿,去歲國庫歲入,較之前宋徽宗年間,增加幾何?其中,由神機坊所出新式織機、農具帶來的商稅、由皇家海外貿易船隊帶來的利潤,又占幾成?朕減免天下賦稅後,國庫為何反而越發充盈?”
張居正應聲出列,手持賬冊,聲音清晰而冷靜:“啟奏陛下!去歲國庫歲入,較之前宋豐年,增加五倍有餘!其中,工、商、海貿所入,已占七成!若非此等進項,陛下減免農稅、興修水利、撫恤傷亡將士家屬之巨額開支,決然無法支撐!”
數據麵前,一些守舊文臣臉色微變。
晁蓋又看向狄仁傑:“狄卿,你掌管刑律、監察,朕再問你,朕推廣新式農具、稻種,各州縣百姓,是怨聲載道,還是額手稱慶?朕鼓勵工匠改進技術,是使得人心浮躁,還是讓更多百姓得以憑借一技之長養家糊口,市麵愈發繁榮?”
狄仁傑躬身答道:“回陛下!臣巡查各州府,百姓得新農具、良種之利,豐收有望,皆感念陛下天恩。工匠受賞,鑽研技藝之風日盛,民間器物日益精良,百業興旺,此乃臣親眼所見。至於人心,臣以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百姓生活富足,訟案反而較前朝減少三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至於海外貿易,”晁蓋接過話頭,目光銳利地看向周敦頤等人,“爾等可知,一艘海船帶回的香料、珍寶,可抵得上中原千畝良田一年之賦稅?可知那海外有畝產千斤的糧食作物暗示土豆、玉米),若引入中原,可活人無數?可知閉門造車,終有一日,會如夜郎般自大,待他人堅船利炮叩開國門時,我等拿什麼去守護這‘仁義’?拿四書五經去抵擋嗎?!”
最後一句,晁蓋聲如洪鐘,蘊含著一絲九陽真氣,震得殿內梁柱嗡嗡作響,也震得周敦頤等老臣臉色發白,踉蹌後退一步。
“陛下!”周敦頤兀自不服,老淚縱橫,“祖宗之法不可變!聖人之道不可違!若一味逐利,輕視教化,國終將淪為虎狼之邦,與那暴秦何異?老臣……老臣寧死不敢見華夏墮入此途!”
這是要以死相諫了!殿內氣氛瞬間降到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