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家軍在枸杞洋的大捷,如同一聲驚雷,迅速傳遍朝野,也通過各種渠道震動了四方。捷報入京時,晁蓋正在禦書房內,聽取魯妙子關於蒸汽機項目遇到瓶頸的彙報——材料強度始終無法滿足鍋爐的高壓需求,密封技術也亟待突破。
捷報的到來,衝淡了技術攻關受挫的些許沉悶。晁蓋覽畢戰報,龍顏大悅,對侍立一旁的狄仁傑笑道:“戚元敬果然沒讓朕失望!此戰,打出了氣勢,也打出了十年海疆太平!傳旨,重賞參戰將士,陣亡者優加撫恤。將島津義弘等倭寇頭目押解進京,朕要親自審訊,看看這倭寇背後,到底是哪些魑魅魍魎在興風作浪!”
“陛下聖明。”狄仁傑躬身道,“戚將軍此戰,不僅揚我國威,更驗證了新式戰艦與戰法的威力。然,倭寇雖受重創,其根源未除,海外島嶼錯綜複雜,恐非一戰可定。且‘海洋之心’計劃推進,未來難免與更多勢力衝突,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啊。”
晁蓋頷首,狄仁傑所言,正是他心中所思。大軍征伐,有嶽飛、戚繼光這等帥才;朝堂政事,有狄仁傑、王陽明這等能臣;技術革新,有魯妙子這等工神。然而,隨著帝國疆域的擴大和觸角的延伸,一些非常規的威脅也開始浮現。比如,敵國的細作、江湖的恩怨、乃至某些擁有特殊能力的個體,這些並非大軍和律法能夠輕易解決的。
他想到了被俘的倭寇頭目島津義弘,此人能統領數千悍匪,背後必有支持,其本身恐怕也非易與之輩,押解進京路途遙遠,難保不會有人鋌而走險,殺人滅口。他又想到了即將遠航的韋小寶探險船隊,茫茫大海,陌生大陸,會遇到什麼奇人異事、詭異手段,誰也說不準。
帝國,需要一把鋒利的“手術刀”,一支能夠處理各種“特殊”任務的精銳力量。一支隱藏在陰影中的利刃。
是時候進行下一次召喚了。晁蓋的意識再次沉入係統界麵。那剩餘的99萬多武俠點,便是他的底氣。
“係統,篩選召喚人選。側重:個體戰力超群,尤擅刺殺、護衛、追蹤、暗殺、應對詭異手段;最好具備應對複雜局麵和超凡敵人的能力;忠誠度需有保障。”
光屏流轉,一個個名字閃過:擅長刺殺的忍者、精通魔法的刺客、甚至一些科幻側的特工……但晁蓋的目光,最終停留在了一個風華絕代、卻又帶著淡淡憂鬱的名字上。此人不僅符合要求,其獨特的魅力和故事性,或許還能為這個日益龐大的帝國,增添一抹彆樣的色彩。
【李尋歡】
出處:《多情劍客無情劍》
評價:例不虛發的小李飛刀,刀碎虛空,仁義滿懷。文武雙全,智慧超群,雖看似多情優柔,實則內心剛毅,重情重義,一旦認定之事,百死無悔。
能力預估:頂級暗器宗師規則級必中概念),絕頂武功,超強洞察力與邏輯推理能力。對宿主忠誠度極易因“仁義”理念而鎖定極高。
召喚代價:220,000武俠點
二十二萬點!比魯妙子還高。但晁蓋認為值。小李飛刀,已近乎一種“因果律”武器,其威懾力和在關鍵時刻一錘定音的能力,無可替代。更重要的是,李尋歡其人,雖一生為情所困,但其俠義之心、對承諾的看重,決定了隻要以誠相待,以國士待之,必能得其死力。
“確定召喚,目標——李尋歡!”
【指令確認。消耗武俠點220,000點。當前剩餘武俠點:770,918點。開始進行位麵接引……】
禦書房內的空間再次泛起漣漪。這一次,米蒼穹的反應更為平靜,隻是氣息更加內斂,如同蟄伏的深淵。
光影凝聚,一個身影浮現。
來人身形頎長,麵容俊雅卻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落寞與滄桑,兩鬢已微染霜華,更添幾分成熟魅力。他穿著一襲略顯陳舊的青衫,腰間隨意掛著一個朱紅色的酒葫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雙眼睛,如同秋夜寒星,深邃、明亮,卻又蘊含著無儘的憂鬱與看透世情的悲憫。他手中無刀,但當他目光掃過時,卻讓人莫名感到一股森寒的刀意。
正是“小李探花”李尋歡!
李尋歡現身瞬間,眼神中的迷茫比魯妙子更甚,他下意識地抬手摸了摸腰間的酒葫蘆,又看了看這富麗堂皇的禦書房,最後目光落在晁蓋身上,眉頭微蹙,似乎在消化那龐雜的異世信息。
“此處……是皇宮?”他的聲音略帶沙啞,卻有一種奇特的磁性,“閣下便是此間帝王?”他並未行禮,態度甚至比魯妙子更為疏離淡漠,仿佛世間萬物,皆難引起他真正的興趣。
晁蓋依舊不以為忤,反而心中暗讚,此等風姿,確非常人。他微微一笑,語氣平和:“朕名晁蓋,此間確是皇宮。冒昧請李探花前來,實因世間有不平事,天下有危難局,需借探花之手中小刀,斬妖除魔,護佑蒼生。”
“蒼生?”李尋歡嘴角勾起一抹苦澀的弧度,拿起酒葫蘆仰頭飲了一口,酒液順著嘴角滑落,更顯潦倒不羈,“李某自身尚在苦海,何德何能,敢言護佑蒼生?陛下找錯人了。”言語間,竟是直接拒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晁蓋並不意外,若李尋歡輕易答應,反而不是那個李尋歡了。他走到書案前,拿起那份戚繼光的捷報,遞了過去:“探花不妨先看看這個。”
李尋歡略一遲疑,還是接過,快速瀏覽。戰報上清晰描述了倭寇肆虐沿海、屠戮百姓的罪行,以及戚家軍奮起反擊、保衛家園的壯烈。
晁蓋沉聲道:“朕統一中原,非為一家一姓之江山,實欲終結亂世,讓百姓安居樂業。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外有強敵環伺,倭寇不過是疥癬之疾,更有遠方虎狼,覬覦神州富饒;內有餘孽未清,江湖宵小,乃至一些掌握詭異力量的妖人,都可能威脅這來之不易的太平。朕有大軍,可平疆域;朕有良臣,可治天下;然,有些陰影下的毒刺,需要一把更快、更準、更利的刀去剔除。”
他目光真誠地看向李尋歡:“朕聞探花之刀,例不虛發,更聞探花之心,仁義滿懷。難道,探花就忍心見這初現曙光的世間,再陷於烽火與陰謀之中?忍心見那些剛剛過上安穩日子的百姓,再遭倭寇、妖邪屠戮?”
李尋歡握著戰報的手,微微緊了緊。戰報上那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無數鮮活生命的逝去,是家破人亡的慘劇。他一生坎坷,見慣了人間悲劇,但正因如此,才對“和平”與“安寧”有著更深切的渴望。他原本死寂的心湖,似乎被投入了一顆石子,蕩開層層漣漪。
晁蓋繼續道:“朕不需探花屈從於權勢,亦不需探花違背本心。朕隻請探花,做這帝國的最後一道防線,一把懸於所有陰謀者、入侵者頭頂的利刃!目標,由探花自行判斷;方式,由探花自行抉擇。朕隻提供信息與支持,絕不過多乾涉。探花可願,為這天下蒼生,再執飛刀?”
這番話,徹底打動了李尋歡。晁蓋沒有以勢壓人,沒有空談忠義,而是給了他最大的尊重和自由,並將他的行動拔高到了“守護”的意義上。這恰恰契合了李尋歡內心深處那份從未泯滅的俠義之心。
他沉默良久,又飲了一口酒,眼中的迷茫與頹廢漸漸被一種銳利的光芒所取代。他放下酒葫蘆,整了整衣衫,對著晁蓋,第一次鄭重地拱手,深深一揖。
“陛下以國士待我,李尋歡……敢不效命?”他抬起頭,目光如刀,“隻是,李某閒散慣了,不慣朝堂禮儀,亦不願受太多約束。”
“無妨!”晁蓋大笑,“探花隻需對朕一人負責。見朕不拜,宮中行走無禁!朕賜你‘禦前帶刀侍衛’虛銜,可便宜行事,先斬後奏!”
“謝陛下。”李尋歡直起身,那股落拓的氣質依舊,但整個人的精氣神卻已截然不同,仿佛一柄塵封已久的名刀,終於再次出鞘,寒光四射。“卻不知,陛下欲讓李某,第一刀飛向何處?”
晁蓋目光一冷:“倭寇頭目島津義弘正被押解進京。朕恐途中生變。就請探花暗中隨行,確保此獠能活著抵達朕的麵前!若有宵小敢來劫囚……探花的飛刀,也該見見血了。”
李尋歡眼中閃過一絲了然,微微頷首:“區區倭寇,何足道哉。陛下靜候佳音便是。”言罷,他身形一晃,竟如青煙般消失在禦書房內,身法之快,連米蒼穹的眼皮都跳了一下。
晁蓋看著李尋歡消失的方向,心中大定。小李飛刀,例不虛發。這把隱藏在暗處的終極利刃,已然出鞘。帝國的陰影力量,從此有了定海神針。
數日後,押解島津義弘的車隊行至山東境內,夜間宿營時,果然遭遇一夥身份不明、武功詭異的高手突襲,意圖滅口。護衛官兵死傷慘重,眼看囚車不保。
黑暗中,無人看見刀光,隻聽得幾聲極輕微的破空聲響,那幾名突襲至囚車前的黑衣人便齊齊僵住,眉心一點嫣紅緩緩滲出,倒地氣絕。其餘刺客大驚失色,還未反應過來,又接二連三無聲倒下,死法如出一轍。
僥幸生還的押解官連敵人的影子都沒看到,隻看到囚車旁的屍體上,那精致得如同藝術品的柳葉飛刀。刀柄上,刻著一個小小的“李”字。
消息傳回,晁蓋撫掌而笑:“小李飛刀,果然從未讓人失望。”
李尋歡的首次出手,便以這種詭異而絕對強勢的方式,宣告了他的到來。帝國暗處的風波,似乎剛剛開始,又似乎,已然被一刀斬斷。
喜歡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請大家收藏:()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