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洋與海門衛外海的兩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如同兩記沉重的悶雷,不僅徹底打垮了東南沿海最為猖獗的兩股倭寇主力,其衝擊波更是遠遠超出了戰場的範疇,猛烈地撞擊著整個東亞的海上格局。戚家軍新式水師與那毀天滅地的“紅衣大炮”的威名,隨著逃散的零星倭寇、往來商船以及各方細作的口耳相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散開來。
首當其衝感受到這股磅礴壓力的,便是與華夏東南沿海一衣帶水、世代受封於中原王朝的琉球王國。
這一日,琉球國都首裡城的王宮內,氣氛凝重得能擰出水來。年邁的尚真王根據時間線虛構對應君主)手持一份由往來閩浙的琉球商人帶來的、語焉不詳卻驚心動魄的戰報,枯瘦的手指微微顫抖。殿下,以攝政尚元王子,主戰派)和法司鄭迥親明派,主張謹慎)為首的重臣們分立兩旁,爭論不休。
“父王!”尚元王子年輕氣盛,臉上混合著焦慮與一絲不甘,“明國……不,是華夏!那華夏皇帝的水師竟強悍至此!兩戰全殲倭寇近萬!其巨艦大炮,聞所未聞!我琉球孤懸海外,向來以海貿立國,如今臥榻之側,竟有如此巨龍蘇醒,若不早做打算,恐有覆巢之危啊!”他的言下之意,是擔憂華夏帝國下一步便會將兵鋒指向琉球。
老國王渾濁的目光看向以老成持重著稱的鄭迥:“鄭法司,你常年負責對明……對華事務,依你之見,該當如何?”
鄭迥深吸一口氣,出列躬身,聲音沉穩卻帶著深深的憂慮:“陛下,王子殿下所慮,不無道理。然,依老臣之見,華夏新朝,氣象絕非以往之中原王朝可比。其皇帝晁蓋,起於微末,一統中原,收服四夷,手段雷霆,更兼有鬼神莫測之能指各種傳聞中的奇人異士和犀利火器)。觀其行事,並非一味窮兵黷?武,如對南洋諸國,亦有貿易通商之舉。我琉球,國小力微,向來奉中原為正朔,歲歲朝貢。如今,若貿然表現出戒備甚至敵意,無異於以卵擊石。”
他頓了頓,加重了語氣:“反之,若我國能主動遣使,恭賀華夏皇帝剿滅倭寇之大捷,重申臣屬之誼,並借此機會,請求加深與華夏之聯係,或可借此巨龍蘇醒之機,獲得庇護,發展自身。畢竟,那倭寇雖被重創,但日本諸島紛爭不斷,難保不會有新的倭患。若能得華夏水師庇護,我琉球海貿,方可高枕無憂。”
“依附?庇護?”尚元王子冷哼一聲,“隻怕請神容易送神難!屆時我琉球國祚何在?”
“殿下!”鄭迥提高了音量,“若華夏真有吞並之心,以其如今展現之水師力量,我琉球可能抵擋一日?與其被動等待刀兵加身,不如主動投誠,尚可保全宗廟,為國民謀一安穩未來!此乃存亡之道,非意氣之爭!”
朝堂之上,支持鄭迥的穩重派和支持尚元的擔憂派爭論不下,最終都將目光投向了寶座上的尚真王。
老國王沉默良久,看著手中那份描繪著“噴火巨艦”的粗糙戰報,最終長歎一聲,聲音沙啞而疲憊:“鄭愛卿……所言在理。我琉球,不能與這樣的天朝為敵。即刻準備厚禮,選派得力使臣,由鄭愛卿親自帶隊,前往華夏帝都……覲見皇帝,表達我琉球……恭順臣服之心。至於條件……隻要不傷我社稷根本,皆可……商議。”
老國王的決斷,為這場爭論畫上了句號。一種混合著屈辱、無奈以及對未來的茫然期盼的情緒,彌漫在首裡王宮之中。
幾乎就在琉球使團忐忑不安地揚帆北上的同時,一份由戚繼光親筆書寫、附有詳細海圖和建議的奏章,也以六百裡加急的速度,送達了晁蓋的禦案。
奏章中,戚繼光詳細彙報了兩場海戰的經過和成果,並著重分析了當前東海局勢。他指出:倭寇主力雖遭重創,但其根源——日本戰國大名的支持並未根除,海防壓力依然存在。琉球王國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控扼東海通往南洋的要衝,且其國素來恭順,熟稔海事。建議朝廷應抓住此次大勝之威,主動遣使琉球,或待其自來,將其正式納入帝國藩屬體係,並在琉球設立軍事基地與貿易中轉站,一則庇護琉球,徹底斷絕倭寇利用其島嶼作為跳板的可能;二則以此為前哨,監控日本動向,輻射整個東海;三則可作為未來帝國艦隊南下或繼續東出的重要補給與休整基地。
“臣戚繼光謹奏:琉球歸附,則東海門戶洞開,帝國水師進可攻,退可守,萬裡海疆,儘在掌握矣!”
晁蓋覽奏,深以為然。戚繼光的戰略眼光,與他不謀而合。東海都護府的構想,在他心中已然成型。
數日後,琉球使團抵達汴梁。當他們行走在寬闊平整的水泥街道上,看到鱗次櫛比的嶄新樓房、川流不息的各色人等其中不乏奇裝異服的召喚人物)、以及遠處神機坊高聳的煙囪時,心中的震撼無以複加。這絕非他們印象中那個文弱精致的宋朝,而是一個充滿活力、強大且陌生的新興帝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金殿之上,鄭迥代表琉球國王,獻上厚禮,並宣讀了極其謙卑恭順的國書,表達了“永世臣服,甘為藩籬”的意願。
晁蓋端坐龍椅,威嚴的目光掃過殿下這些來自海外島國的使者,感受到了他們內心的惶恐與敬畏。他並沒有表現出盛氣淩人的姿態,而是語氣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
“琉球王及眾卿之心,朕已深知。爾國世居海外,素來恭順,朕心甚慰。如今倭患雖暫平,然東洋局勢複雜,為確保琉球社稷安穩、海疆平靖,朕決意,在琉球設立東海都護府!”
鄭迥等人心中一震,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但隻能屏息凝聽。
晁蓋繼續道:“東海都護府,由朕直接派遣都護一員,統轄駐軍,負責琉球及其周邊海域之防務,清剿殘餘倭寇,保障航道安全。同時,將在琉球開辟自由商港,鼓勵華夏與琉球乃至南洋、東洋各國商賈往來貿易,帝國將提供保護,琉球可從中收取關稅,利國利民。”
他話鋒一轉,給出了關鍵承諾:“都護府隻負責軍事與涉外事務,琉球內部政事,仍由琉球王廷自治,朕不乾涉。琉球王爵位世襲罔替,朕當冊封,並定期賞賜。此外,朕將派遣工匠、醫師、學者赴琉,助爾等興修水利,傳播醫術,教化百姓。”
這一套組合拳,既有軍事控製的硬手段,也有經濟利誘和文化輸出的軟策略,更重要的是,明確保障了琉球王室的自治權,給了他們最需要的台階和體麵。
鄭迥聽完,心中五味雜陳,但更多的是鬆了一口氣。這比預想中最壞的結果直接被吞並)要好得多。他連忙率領使團跪拜謝恩:“陛下天恩浩蕩,體恤小國!外臣代我王及琉球百姓,叩謝陛下!琉球願永世為華夏屏藩,絕不背棄!”
“平身。”晁蓋滿意地點點頭,“具體細則,由內閣與爾等詳議。另,傳朕旨意,擢升戚繼光為首任東海都護,加兵部尚書銜,節製東海一切水陸兵馬,總攬都護府籌建事宜!”
“臣等遵旨!”
旨意傳出,戚繼光在鎮海港接旨,深感責任重大。他立刻著手籌備,從麾下抽調精乾文武官員,組建都護府班底,同時命令一支分艦隊,護送首批駐軍和行政人員,前往琉球那霸港,正式開始籌建工作。
一個月後,華夏帝國的玄色龍旗與象征東海都護府的“浪濤捧日”旗,在那霸港的炮台和新建的都護府衙門前冉冉升起。碼頭上,停泊著威嚴的“定海號”護衛艦和數艘炮艇。琉球王尚真率領群臣,親自出席升旗儀式,態度恭謹。
東海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華夏帝國的海洋戰略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帝國的觸角,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延伸到了本土之外的關鍵島嶼。東海,這片曾經充滿未知與威脅的海域,從此被納入了帝國的掌控之中,成為了通往更廣闊天地的跳板和堅實屏障。而戚繼光,這位抗倭名將,也由此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成為帝國在東方海洋上的擎天之柱。
消息傳回汴梁,晁蓋腦海中的係統提示音適時響起:
【叮!成功收服重要藩屬國琉球,設立東海都護府,帝國疆域與影響力顯著提升。】
【獎勵:武俠點50,000點,國運值+100。解鎖特殊建築圖紙:【深水良港】可提升海軍恢複與建造速度)。】
【當前武俠點:820,918點。】
晁蓋望向東方,目光仿佛已穿越千山萬水,落在了那片蔚藍的版圖之上。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喜歡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請大家收藏:()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