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魯妙子、淩振等人懷著朝聖般的心情,在戒備森嚴的神機坊即將升格為格物院)內,廢寢忘食地鑽研那疊“天書”般的工業革命圖紙時,帝國的外交舞台,也迎來了新的波瀾。
這一日,大朝會。大慶殿內,文武百官肅立。龍椅之上的晁蓋,雖一夜未眠,精神卻因昨夜的重大決策而格外亢奮。他正聽取戶部尚書關於春耕稅賦的奏報,殿外卻傳來鴻臚寺卿略顯急促的唱喏聲。
“啟奏陛下!高麗國、交趾國注:此時約為李朝初期,為敘事方便統稱交趾)使節聯袂至京,現已於殿外候旨,請求覲見天朝大皇帝,呈遞國書!”
聲音落下,殿內泛起一陣細微的騷動。高麗與交趾,一東一南,皆是華夏傳統藩屬國。然自前宋衰微,中原板蕩以來,朝貢已疏。如今新朝鼎立不過數年,兩國便如此迅速地遣使前來,其意耐人尋味。
端坐於武將班首的盧俊義,眼神微動,與對麵的狄仁傑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色。他們都明白,這絕非簡單的禮儀性朝貢。紫禁之巔那場曠世對決的消息,恐怕已如旋風般傳遍了周邊諸國。西門吹雪與葉孤城那非人的劍術,以及皇帝麾下那些層出不窮的奇人異士如李元芳、戚繼光等),足以讓任何鄰邦重新評估這個新生帝國的實力與威脅。
晁蓋麵色平靜,心中了然。他微微頷首:“宣。”
“宣高麗國使臣、交趾國使臣上殿覲見——”
悠長的唱禮聲中,兩隊衣著迥異的使者,低著頭,手捧國書與禮單,步履恭敬地走入大殿。
高麗使臣身著傳統的朝鮮官服,頭戴紗帽,舉止拘謹中透著幾分儒雅;而交趾使臣則皮膚黝黑,穿著色彩豔麗的絲錦官袍,氣質更為熱絡一些。兩人行至丹陛之下,依禮跪拜,口稱:“下國小臣,奉我王之命,恭祝華夏大皇帝陛下萬歲,聖體安康!特來朝貢,永修藩屬之禮!”
言辭謙卑,姿態放得極低。
晁蓋受禮,命人接過國書禮單,略一瀏覽。國書內容無非是重申藩屬關係,表達恭順,請求冊封雲雲。禮單則頗為豐厚,高麗帶來了人參、貂皮、海東青以及精美的青瓷;交趾則進獻了象牙、犀角、珍稀香料和碩大的珍珠。
“貴國君主有心了。平身吧。”晁蓋聲音平和,卻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朕新登大寶,銳意革新,願與四方鄰邦,共築太平。爾等歸國,可轉告貴國君主,但守藩籬,謹修貢職,朕自當視之如子,保其境土安泰。若有外侮,天兵旦夕可至。”
這番話,恩威並施。既接受了朝貢,明確了宗藩關係,也隱晦地警告:安分守己,可得庇護;若有異心,帝國的雷霆之怒絕非兒戲。
兩位使臣連聲稱是,額角隱隱見汗。他們偷偷抬眼,快速掃視了一下這大宋朝堂。隻見文臣隊列中,狄仁傑、王陽明氣度沉凝,目光如炬;武將班列裡,盧俊義、關勝、林衝等人雖未著甲,卻個個淵渟嶽峙,煞氣內蘊。更有一些麵貌奇特、氣息深邃之人如已獲準參與朝會的張三豐等),讓他們感到深不可測。這朝堂氣象,遠比他們想象中更為森嚴鼎盛。
“賜宴。”晁蓋簡短下令。自有鴻臚寺官員引導使臣退出大殿,前往偏殿參加招待宴會。
使臣退下後,晁蓋看向狄仁傑:“狄愛卿,你如何看待此事?”
狄仁傑出列,沉吟道:“陛下,高麗、交趾此番前來,試探之意多於恭順。一則,觀我新朝氣象;二則,打探紫禁之巔虛實;三則,恐怕也是聽聞陛下有意經略海洋,心生警惕,故搶先一步,以求安撫。”
王陽明接口道:“陽明以為,此乃好事。可見陛下日前‘武道鎮國’之策,已初見成效。彼等畏威而來,我朝正可趁此機會,以德化之,將其真正納入華夏秩序之中。可遣使回訪,宣示恩德,同時明確海疆規矩。”
晁蓋點頭:“二位愛卿所言極是。鴻臚寺即刻籌備回賜及冊封事宜,規格可從優,以示天朝氣度。另,傳旨戚繼光,東海艦隊加強巡弋,尤其關注對馬海峽及瓊州海域動向。朕要讓他們看到,天朝的仁慈與刀劍,是並存的。”
“臣等遵旨!”
朝會散去後,晁蓋回到禦書房,看著牆上那幅日益精細的《萬國坤輿全圖》,目光在高麗半島和交趾越南北部)的位置上停留片刻。
“高麗……交趾……”他輕聲自語,“這隻是開始。待格物院有所成,巨艦下海,鐵路貫通,這天下萬國,來朝者將絡繹不絕。而你們……若識時務,可為臂助;若懷異心……”
他沒有說下去,但眼神中的銳利,已說明一切。係統的工業革命知識包,給了他足夠的底氣。未來的世界格局,必將由華夏來重新書寫。而周邊這些藩屬國,是第一塊試金石。
此刻,在偏殿享受著精美宴席的高麗與交趾使臣,一邊品嘗著從未見過的佳肴部分由禦廚結合新調料創新),一邊心中惴惴。他們感受到了這個帝國的強大與自信,也隱約察覺到了一絲山雨欲來的壓迫感。這次朝貢,或許將徹底改變他們國家未來的命運。
帝國的崛起,已不可避免地開始攪動整個東亞的政治格局。
喜歡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請大家收藏:()我在水滸:開局召喚韋一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