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易逝,轉眼間秋去冬來,又是臘月。
這數月時間,程光陽的主要精力,自然還是用在複習四書五經,創作八股時文上。
除此之外,就隻有三件事。
一是每天抽時間,憑借自己尚存的記憶,把後世一些經典的武俠和玄幻小說,更換詞彙和敘事手法,照搬到這個世界。
二是繼續保持與李廷機,本地大儒名宦,以及其他同輩少年的聯係,時常出席眾人舉辦的各種集會。
最後一件事,則是和陳家二小姐書信往來,互訴衷情。
短短三個月時間,程光陽幾乎把自己能想到的,所有關於男女情愫的詩詞,一首接一首,全都寫了一遍,托陳豐頊做媒介,送去給妹妹陳阮芷。
這些情詩情詞,少部分來源於程光陽自己以前的舊作,大部分則是抄自明末與清朝的名家。
特彆是納蘭性德的那幾篇經典作品。
“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這些詞句,寫得情真意切、婉婉動人,對十五六歲的小女生而言,殺傷力之大,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陳阮芷讀了程光陽送來的詩詞,感動得淚眼朦朧、稀裡嘩啦,恨不得馬上更換男裝,前往芙蓉鄉與程光陽私會。
隻是在哥哥的極力勸阻下,最終她沒敢這麼做——
陳家家教嚴厲,先前陳阮芷更換男裝到外公李廷機家中,母親知道後,不但將她訓斥禁足了好久,連帶哥哥陳豐頊也被趕到祠堂罰跪。
要是這次她再男裝出門,一旦被母親發現,還不知道要受什麼責罰呢。
…
大明的會試,通常定在開春二月初九。
由於福建距離北京數千裡,路途十分遙遠,本省的舉人們,通常都要提前兩個月啟程出發,以免錯了時間。
程家上下,在老太太程林氏的催促下,早早便開始為程光陽啟程進京之事準備起來。
吃的方麵,擔心兒子吃不慣北方的小米和白麵,程林氏特地讓人給程光陽買了幾袋秈米,供他路上烹食。
穿的方麵,考慮到北方氣候比南方寒冷,程林氏又讓人到府城請來裁縫,替兒子量身定做了五六身新衣裳。
用的方麵就不必說了,先前程應封、程應敘給程光陽送來七百兩銀子,用來應付進京途中的花銷,綽綽有餘。
最後再說出行。
為了讓兒子沿途少受顛簸之苦,程林氏專門雇了一輛二輪馬車,以及五六匹趕路用的快馬——
馬車是程光陽本人乘坐的載具,到時候妙染也會陪他一塊動身。至於其他馬匹,則是給程家的家丁們準備的。
雖說新科舉人入京趕考,沿途的地方官會提供方便,甚至出兵護送,不過為了以防萬一,程林氏還是從不久前投充到程家的家丁中,點選出五人。
每人給銀四兩,命他們沿途保衛程光陽安全。
到了程光陽正式出發這天,程家可謂熱鬨無比。
無數親戚和鄰居,帶著各種禮物,專程登門為他送行。整個程家府宅內外,人來人往,門檻差點沒被踏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