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破題,就是點明題義,明確題目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關於如何破題,自然也是有講究的。
明清時代,讀書人寫八股文,要想不偏離正義,平時需要背誦大量注疏,唯有如此,才能快速找到破題關鍵,否則連動筆該從哪裡開始都不知道。
關於這方麵,明朝有三本官方欽定的工具書,分彆是《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
三本書收錄彙集了曆代大儒,對於四書五經的各種注釋。所有寫八股文的考生,破題承題,發明義理,必須要參考這三本書中的記載,不能自己胡來。
像此次會試的第一題,“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按照宋人邢昺的解釋:
“惠愛利民在政,且不費於財也……擇可勞而勞之,謂使民以時……常人之欲,失在貪財,我則欲仁……常人之情,敬眾大而慢寡小,君子則不以寡小而慢之也……君子當正其衣冠……人則望而畏之,斯不亦雖有威嚴而不猛厲者乎?”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說君子執政,需要達到五個標準——
“施恩百姓而不損國家”、“勞役百姓而不生怨恨”、“雖有欲望但懂得節製”、“保持自信但不驕傲自滿”、“注重威嚴但要慎用刑罰。”
提煉總結,可以歸納為一句話——“君子執中用事,斯可以從政矣。”
這便是程光陽的破題之句。
“君子執中用事,斯可以從政矣。彼無執中之力者,政將焉為。聖人蓋謂:君子欲為德政,必先稟中庸之道,而後五美具、四惡屏,仁在其間,政自通也。”
“然則何以知之?夫仁德之政,舉世所稱者,莫甚於三代之君也。堯垂裳而百工熙,利兆姓而豐府庫,以君在正位,節度有常,故民得其惠而不費也。舜理國而天下治,教耕耘而興穡稼,以君在正位,刑賞不偏,故民任其勞而不怨也……”
考場內,程光陽飽蘸筆墨,越寫思路越暢通。頃刻間筆作千言,三道經義題目,隻用了一天時間,便全部寫完。
經義考試結束之後,還得再考詔誥章表、時務策論,程光陽對此同樣不敢放鬆。
對他而言,自己隻有考中了會試,才有機會參加殿試,參加完殿試做了官,才有機會拯救大明。
按照原來的曆史線,再過三年,薩爾滸之戰就會爆發,緊接著後金便會崛起,老天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三場考試結束,已是八天之後。
程光陽在稿紙上寫完試卷,檢查了不知多少遍,確認無誤,將內容謄錄到正卷後,猶不放心,又檢查了最後一遍,這才交卷出場。
剛走出貢院,抬眼便見妻子陳阮芷、妾室妙染,正在貢院門口等待自己。
二人衣香鬢影、明豔動人,仿佛兩朵清豔的白玉蘭。
“辛苦程郎了……”
陳阮芷款款走到程光陽麵前,一麵從衣袖中拿出繡帕,輕輕替他擦拭額角的汗塵,一麵笑吟吟道:
“妾身已讓人在柳泉居定了兩桌酒宴,準備晚上為程郎慶功。”
“慶功?”程光陽笑著道:“倘若為夫這次又落第,那該怎麼辦?”
“不會的。”陳阮芷眨巴著眼睛道:“程郎在家的時候,那般用功,妾身都是看在眼裡的,你這次一定不會再落第了。”
程光陽握住她的手道:“有你這句話,為夫這次一定能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