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東林黨的某些主張,程光陽還是比較支持的。
比如反對心學,提倡經世致用這一塊。
但貌似也就隻有這一塊了。
其他方麵,像什麼廣開言路,什麼減輕商稅,都是程光陽極力反對的。
言路方麵,明朝如今的情況,已然是到了非常惡劣的程度。
明太祖當年設置科道官,本來是為了監督和糾察朝廷弊政、決策過失,結果到萬曆朝,卻完全淪為了黨爭工具。
不同派係的文官勢力,紛紛在科道官中安插黨羽,給朝廷上疏言事,不再是為了國家利益,而是專門用來構陷和攻擊政敵。
按照程光陽的主張,倘若輪到自己來主政,第一件事就是要模仿當年張居正,往科道官的隊伍中,儘量安排自己人,不讓反對派有彈劾自己的機會。
一旦發現誰有胡言亂語的舉動,立刻想辦法,將其罷官轟走;
除了反對廣開言路,對於所謂的減免商稅,程光陽更是堅決反對。
無論是大地主、大商人,還是中小地主、普通商販,在程光陽看來,都有義務按時向國家納稅,當真要減免賦稅,也隻能是減免農民的賦稅。
當然,程光陽心裡清楚,自己的這種主張,可以說基本得罪了所有既得利益團體,無論是齊楚浙三黨還是東林黨,都不可能支持自己。
因此,在沒有徹底掌控權力之前,他自然不會對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政治態度。
…
目光回到寓所書齋。
見周延儒還是有些不太樂意,程光陽隻好繼續向他解釋道:
“玉繩兄,我之所以讓錢牧齋在南直隸成立分社,不過是為了給咱們興明社壯大聲勢,先把名聲打響,再作進一步考慮。”
“你是社長,既是你決定的事,我當然不反對。”見程光陽堅持要讓錢謙益做分社社長,周延儒不再多言。
洪承疇也在書齋內,聽了程光陽和周延儒的話,提議道:
“複甫世兄,玉繩世兄,再過一個月,朝廷就得給進士授官了,屆時若有分配到南直隸蘇州任職的,咱們可以想辦法,將其安插到南直隸分社的委員會中,替咱們盯著錢牧齋等人。”
“不錯,此法甚妙!”周延儒聞言,立刻拍手叫好。
程光陽皺眉道:“這種事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得足夠隱秘,否則要是被錢牧齋察覺,反倒會影響彼此間的信任。”
這句話雖然是在猶豫,其實也相當於是在默認了。
…
日子一天天繼續,興明社的規模日漸龐大,各大部門也運行得越來越順利。
社員們上交的第一批時文,經過委員會的再三審閱,最終選定了其中的一百篇,刪減校訂後,整理成文集。一部分直接在京城出版,另一部分則交給汪汝謙和錢謙益,由二人拿到南直隸出版。
社團的時文上市後,果然如程光陽所預期的那般,反響非常熱烈。
許多京城文人,得知這本文集乃是程光陽和周延儒的社團主持刊印,心中大感興趣,紛紛掏錢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