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如今先帝駕崩,新天子繼位,這對我等而言,正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眼看群情激憤,楊漣立刻眯著眼睛,壓低聲音道:“先前咱們不是在興明社內部,安排了不少自己人,讓他們想辦法收集興明社的罪證嗎,我看現在是時候收網了!”
聽了楊漣的話,身為興明社社員的阮大铖,遲疑著開口道:“大洪兄,我等雖在興明社兩年,與程複甫共事,可要說真掌握了對方什麼罪證,卻也實在談不上。”
同在興明社中的侯恂,聞聽此言,跟著點頭道:“的確如此,程複甫平日行事非常謹慎,興明社每次出版雜誌和和報紙之前,對方都要組織人手,對出版內容再三審核,基本上是找不出什麼問題的。”
“無妨,就算沒有真憑實據,咱們也有辦法能鬥倒他!”
楊漣笑著搖頭道:“你們幾個都是興明社的成員,過幾天等國喪結束,你們立刻聯名上疏,強行給興明社安上幾條罪狀,例如‘結黨營私’、‘誹謗朝政’、‘聚眾謀亂’,說得越嚴重越好。”
“屆時我會再找幾個科道言官,配合你們一起彈劾程光陽,皇上初登大位,肯定會十分重視此事,倘若皇上派人去查抄興明社,咱們想辦法製造一點罪證出來,還不是易如反掌麼?”
“嘖嘖,真是好辦法!大洪不愧是我等的智囊!”
“哈哈哈,就該如此!我早就看那姓程的不順眼了!”
聽了楊漣的話,在場的東林眾臣感覺可行,紛紛出言誇讚。
唯獨劉一燝和孫承宗兩人,聽得眉頭緊皺,心中並不讚成這樣做。
孫承宗冷哼一聲道:“諸位先生、同僚,我輩平日向來以正人君子自居,怎麼能做出這等栽贓陷害之事?此乃君子所不齒也!孫某不屑為之!”
“稚繩兄,此言差矣!”
稚繩是孫承宗的表字。見孫承宗不同意楊漣的做法,左光鬥連忙開口勸說道:
“仁義道德,是對你我這樣的正人君子講的,對於那些奸邪之輩,就應該無所不用其極!使些手段又有何妨?”
楊漣低聲為自己辯解道:“稚繩兄,我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為了咱們東林書院著想。自從程光陽創建興明社以來,咱們書院門庭已經冷落到了什麼地步,稚繩兄你改日親自去無錫看一看,就知道了。”
“興明社能吸引天下士子,那是人家自己有本事,他們能搞出雜誌和報紙,我們難道就不能搞嗎?”
孫承宗滿臉不悅道:“要爭要鬥,我並沒有意見,但那也該堂堂正正地來,暗地裡使齷齪手段,無論如何,就是不對!”
“哼,隨你怎麼想!”
見孫承宗說話如此不客氣,搞得自己好像成了小人一般,楊漣也生氣了,冷聲道:
“楊某所做的一切,並非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大家著想,反正我問心無愧!”
“好了好了,大家都是自己人,有什麼話好好說。”
“是啊,千萬不要傷了和氣。”
眼看孫承宗和楊漣起了衝突,周邊眾人連忙開口做起了和事佬。
楊漣抖了抖衣袖,態度堅決道:“我楊大洪決定了的事,絕不會反悔,上疏彈劾程光陽之事,我一定會找人去做。”
…
泰昌元年八月。
泰昌帝朱常洛登基的第二十天,原本還算平靜的大明政壇,突然風起雲湧。泰昌帝竟在一天之內,收到了十幾封彈劾奏疏。
這些奏疏,有些來自潛伏在興明社中的東林黨成員,有些來自六科給事中和十三道監察禦史,內容基本一致,全都是彈劾詹事府左庶子、翰林院侍讀學士程光陽的。
眾人在奏疏中攻擊程光陽,先說他身為朝廷官員,帶頭聚眾結黨,圖謀不軌。又說他創辦興明社,出版各種雜誌和報紙,蠱惑人心,妄議朝政。
希望皇帝不要姑息養奸,立刻嚴查嚴懲。
“嘶……這些事,究竟是真是假?程翰林創立興明社,已經有兩年了,果真是在結黨營私嗎?”
泰昌帝這幾年雖說深居宮禁,但不代表他對外界的情況一無所知。
關於程光陽其人,泰昌帝是有一定了解的,不但知道他當初挺身而出,為山東災區發聲的事,還知道他這幾年很受自己父親萬曆帝的器重,而且對方還是自己皇長子朱由校最喜歡的經筵講官。
基於以上這些情況,泰昌帝本來對於要不要查封興明社,追究程光陽的罪責一事,心中有所顧慮。
可是接下來兵科給事中楊漣上呈的一封奏疏,很快便讓泰昌帝龍顏大怒,當即決定,派人逮捕程光陽、周延儒、洪承疇、鄭毓麒等人,嚴加審訊。
“豈有此理,真是豈有此理!這姓程的怎敢如此大膽!傳朕中旨,讓刑部、大理寺,還有錦衣衛,馬上去抓人,快去!”
原來,楊漣在彈劾奏疏中提到了三件事。
首先說程光陽反對“國本之爭”,經常在興明社中和社員們討論此事,言語中對當今皇帝有不敬之意。
這件事其實半真半假。
程光陽的確曾經說過反對“國本之爭”的話,但他的本意,主要是認為國本之爭破壞了皇帝和大臣的關係。
然而到了楊漣的奏疏中,對方卻添油加醋,說程光陽支持福王做儲君,反對當今聖上繼承大統。
除了國本之爭,楊漣還在奏疏中提到另外一件事,說程光陽和鄭貴妃的侄兒鄭養性關係極好,二人私下經常聚在一起,密謀生亂。
這件事同樣半真半假。
由於當初被萬曆帝下獄時,鄭養性從中出力,使得程光陽在詔獄中沒有受到任何刑罰,程光陽出獄之後,投桃報李,確實和鄭養性有過結交之舉,但兩人的關係其實談不上太深,平日連一起喝酒的機會都很少,自然不可能有什麼密謀。
以上這兩件子虛烏有的事,已經讓泰昌帝非常生氣了,但還並沒有讓對方達到暴怒的程度。
楊漣在奏疏中提到的第三件事,才算是真正觸碰到了泰昌帝的底線。
喜歡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請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