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帝道:“阮大铖、黃尊素、李應昇、周順昌、周宗建等人,彈劾熊廷弼,說他未經朝廷許可,擅自棄守各處堡驛,強遷數萬軍民百姓,淪喪國土,罪當問斬。”
阮大铖、黃尊素、李應昇、周順昌、周宗建等人,本來都是些微末小官,上次東林黨人利用京察大計的機會,將他們全部提拔成了言官。
眾人於是心生感激,當即決定投桃報李,為東林黨人效力——這群言官裡,最值得說道便是阮大铖、黃尊素、李應升三人。
興明社剛建立的時候,三人其實是第一批加入的,而且全都被程光陽選入了委員會中,算得上是格外重視了。
程光陽對他們原本也抱有招攬之意,希望他們將來能棄暗投明,為己所用。
然而三人後來全都叛出了興明社,甚至當初泰昌帝在位時,上疏誣告興明社的時候,也有他們的份。
如今聽到幾人又出麵彈劾熊廷弼,程光陽知道,他們定是受了其他東林黨人的指使,心中不免憤慨異常。
“這幫小人,如此內憂外患的時候,他們還在後方添亂!”
當著小皇帝的麵,程光陽也不好發作,於是強忍著心中不悅,儘量語氣平淡道:
“陛下準備如何處置這些彈劾奏疏?”
天啟帝不假思索道:“先生之前跟我說過,遼東之事,絕不可讓言官參與,所以朕決定,將這些奏疏全部留中不發。”
程光陽思索片刻,搖頭道:“不,臣以為,這幾封奏疏,陛下可以不必留中,直接下發給內閣、都察院、六部,讓群臣討論如何處置。”
天啟帝瞪大眼睛,有些聽不懂程光陽的話,詢問道:
“先生,這是什麼意思?”
“廣寧之戰已經開始,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結果,臣的意思很簡單,隻要陛下把這些彈劾奏疏,交給內閣、都察院,六部的群臣商議,肯定會有不少人主動跳出來,要求治熊廷弼的罪。”
程光陽冷笑道:“倘若到時候,熊廷弼果真作戰不利,保不住廣寧城,那便是他有負聖恩,陛下下詔處罰熊廷弼,亦是情理之中的事,可話又說回來了……”
“要是廣寧城保住了,韃子大軍被擊退,那熊廷弼就是有功於社稷。到時候彈劾他的那批言官,還有內閣、都察院,六部,那些將他定罪的堂官,就等於蓄意誣陷功臣,陛下可借機將他們全部處以重罰,削去官籍,永不錄用!”
程光陽的意思很明確,要是熊廷弼守不住廣寧城,那對方就是一枚無用的棄子,貶官也好,殺頭也罷,全都無所謂。
如果對方真的把廣寧城守住了,那自己和小皇帝,想要利用這件事大做文章,打擊東林黨在朝堂中的勢力,那就是名正言順的事了。
天啟聽了這話,心中思索片刻,有些不放心道:“先生,熊廷弼如果當真替朕保住廣寧,朕確實可以按照先生所言,直接出手對付那群奸黨,可是先生……你能確保他一定會擊退奴酋嗎?”
“臣當然不能確保。”
程光陽搖頭道:“一切隻能聽憑天意。”
“這……倘若熊廷弼輸了,廣寧城丟失,接下來該怎麼辦?”
天啟帝遲疑了許久,壓低聲音問道。
程光陽皺眉道:“廣寧如果真的丟了,整個遼西便會非常危險,屆時奴酋的大軍,可以從兩個方向繼續進攻咱們大明。”
“要麼繼續進攻遼西,攻打義州、錦州、寧遠、山海關等地,不過這條路線,地形十分狹長,一路上城堡遍布,對奴酋來說,想一點一點硬啃,難度很大。”
“但是除了硬啃遼西,他們還可以借道西邊的內喀爾喀蒙古五部,從薊鎮一帶的喜峰口、青山口等地入關劫掠。”
程光陽說到這裡,語氣嚴肅道:
“倘若廣寧城真的保不住,臣的建議是,陛下屆時應該儘量向內收縮防線,讓所有邊軍,退至寧遠衛一帶固守,至於寧遠以外的所有城堡,則一律毀壞,所有百姓,儘數內遷,不要給韃子留下任何東西……”
“可是先生,這樣的話,豈不是等於白白把那些疆土送給奴酋了嗎?”
天啟帝聽到這裡,忍不住打斷道:
“外界那些大臣,會不會議論朕這個天子?說朕辜負曆代皇祖,辜負社稷和百姓?”
“不錯,會……”
程光陽邊點頭邊道:“但是陛下,您是想在意那些虛名呢,還是想保住大明江山?”
“朕,朕當然想保住大明江山。”天啟帝底氣不足道。
“既然如此,那陛下就應該采納臣的建議。”
程光陽歎了口氣道:“如果……臣是說如果,如果廣寧城真的被奴酋奪取,屆時陛下向內收縮防線,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因為陛下倘若不收縮防線,一城一池都要力保,那陛下就得源源不斷地往那些地方投入兵力,這些投入的兵力,真能保住那些城池還好,萬一保不住,屆時不但會損兵折將,還會白白損耗大量錢糧,最後將整個國家拖垮。”
見天啟帝目瞪口呆,像是在思考自己話中的道理,程光陽繼續開口道:
“臣從前翻閱古籍時,曾見一位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對於如今大明而言,對於陛下您而言,其實擁有一支隨時能調動的兵馬,遠比擁有幾片土地,更為重要。”
“土地暫時丟了,隻要丟得不多,不是兵家必爭之地,而主力兵馬尚在,那將來想再收複失地,仍有機會。可若是主力兵馬折損了,短時間內,陛下要去哪裡補充?難道要去招募新兵?那又得耗費多少錢糧?新招募的兵馬,能有幾分可戰之力?”
這些話,其實程光陽不應該對天啟皇帝說,應該對當今的信王,也就是曆史上的崇禎皇帝說。
崇禎帝就是完全不懂這個道理。
鬆錦之戰,對方不考慮後果,一戰便把整個明朝最精銳的十幾萬軍隊,全部葬送;
作為皇帝親軍的一萬多名勇衛營士兵,對方也不牢牢控製在身邊,反而到處派出去平叛;
後來對方下旨催促孫傳庭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更是徹底把最後一點家底也敗光了。
一個朝廷,中央能直接掌控的兵馬,如果全都被消滅,那這個朝廷距離滅亡,不過是時間問題。
隻能說明朝亡在崇禎帝手裡,一點也不冤。
喜歡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請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