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以上這些,都還隻是開胃菜。
真正讓東林黨人招架不住、徹底垮台的,是天啟帝和程光陽接下來的操作。
由於上次大量東林言官,上疏彈劾熊廷弼,當時天啟帝並未把這些奏疏留中,反而下發給內閣、都察院,以及六部,很多東林黨人不知是計,紛紛抓住機會,給熊廷弼定罪。
天啟帝在程光陽的建議下,頂著各方壓力,將此事一直按下不提。
如今熊廷弼在廣寧城打了勝仗,外界指責東林黨賣國的輿論,也被成功帶了起來,清算的時候終於到了。
“傳朕中旨,讓新任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提督東廠太監沈蔭、禦馬監掌印太監劉應坤,馬上從錦衣衛、東廠、四衛營調撥兵馬,把都察院、六部、六科、翰林院的所有衙門,全部圍起來!”
“遵旨!!”
為了保證行動迅速,不給東林黨人反應的機會,天啟帝直接繞過內閣,不發駕帖,以中旨的形式,派遣大量廠衛人員和京營軍士。
很快便將當日彈劾熊廷弼的所有言官,全部抓進詔獄嚴刑拷打,逼他們交代彈劾熊廷弼之事,究竟是受誰指使,有何企圖。
這些被抓的東林言官中,不乏一些硬骨頭,直到被活活打死也沒有出賣背後的恩主,但大部分人還是受不了肉體折磨,很快便把六部九卿中其他東林黨人的名字供了出來。
這些供出來的名字,很快被東廠和錦衣衛的番子整理成冊,上交給天啟帝。
“諸位同誌,皇上那邊已經開始行動,接下來該輪到我們了!所有人,一切照計劃進行!”
“是!!”
眼看天啟帝已經出手,程光陽也不再猶豫,立刻趁此機會,發動興明社所屬的全部言官,接連上疏,以“構陷功臣”、“黨同伐異”的罪名,彈劾那些當初給熊廷弼議罪的東林大臣。
包括當朝的吏部尚書張問達、都察院左都禦使趙南星、禮部尚書孫慎行、兵部尚書張鶴鳴、工部尚書鐘羽正、戶部右侍郎李宗延、兵部右侍郎李邦華、刑部右侍郎高攀龍、太仆寺卿王之寀……
全都在彈劾名單之中。
這些東林黨人,可謂是占滿了大明朝堂,以前程光陽還曾憂慮,如果這幫人突然之間全都走了,那誰來替天啟帝管理國家,畢竟興明社人手不夠。
不過自從齊黨和楚黨加入興明社後,現在他已經沒有這方麵的擔憂了。
齊、楚兩黨裡,有資格有能力掌管都察院和六部的人物,比比皆是,隻要東林黨人一走,自己這邊馬上就能接管朝政。
嘖嘖,不容易啊……
從萬曆四十四年中狀元,到現在六七年的時間過去,自己終於要熬出頭了。
想到這些,程光陽忍不住心潮澎湃。
…
天啟帝和程光陽的這次行動,不但謀劃已久,而且來得非常突然,在京的一眾東林黨人,根本就沒有做好應對的準備。
當他們一覺睡醒,發現自己已經受千夫所指,深陷輿論漩渦,坐實了奸黨和賣國賊的身份後。
這幫平日裡總喜歡道德綁架他人的所謂清流,心中頓時惶恐不安、如喪考妣。
原本他們還打算聚在一起,商議對策,然而天啟帝和程光陽,並不給他們任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