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耿如杞接過話道:“馮銓駐節的總督府,也差點被歹人縱火,幸虧當時巡夜的官兵及時發現,不然天知道會發生什麼。”
“有這樣的事?”
程光陽目瞪口呆良久,臉上的表情變幻莫測。
上百間庫房被毀,五十多萬石糧草被燒,這已經是相當嚴重的事故了,更彆說連漕運總督的衙門,還差點被人縱火。
下麵那幫家夥,好歹毒的心腸,這是完全不裝,想徹底跟自己翻臉啊。
“好,好,好,跟我玩這一套,看來他們也是黔驢技窮,彆無他法了。”
程光陽眯了眯眼睛,心中殺意頓起。
“告訴馮銓,不要害怕,我馬上奏請皇上,從都察院和戶部派人下去協助他,再從京營增添兵馬南下,給他增強護衛,叫他立刻給我拿出手段,嚴厲追查!”
“先從管理倉庫的倉大使、副使、鬥級這些小官查起,許以重利,鼓勵他們互相檢舉揭發。再從當地經手物資轉運的各級地方官,知縣、知府、布政使,一級一級往上查起。”
“查到一個就抓一個,逼他們供出自己的同夥!誰要是嘴硬不肯交代,馬上將對方本人連同其家眷,全都押送到京師刑部,屆時我會專門安排人審理!哼,不就是比耍狠嘛!”
“是……”
程光陽的吩咐,楊景辰和耿如杞自然不敢違抗,立刻頷首領命。
雖然領命,但楊景辰對這件事,顯然還是有所疑慮,低聲道:
“社長,嚴刑峻法,短期內確實能打擊那些人的囂張氣焰,但長此以往,也不是辦法,運河兩岸那麼多倉庫,每年轉運那麼多物資,經手那麼多官吏,咱們派人去監督追查,要派多少人才監督得過來?”
曆史上的明朝,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從都察院和戶部,派遣巡倉禦史、倉部郎中、倉部少卿,輪流檢查運河兩岸各大倉庫的存儲和運輸狀況。
但這種事隻能定期開展,無法長期維持,因為朝廷沒有那麼多的人手,也拿不出那麼多經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因此所謂的監督工作,很多時候不過是走走過場,各地官吏貪墨截流的錢糧,一分都不會減少。
“你說得對……”
聽罷楊景辰的話,程光陽自顧自地點了點頭,心中思忖許久,低聲道:
“大明漕運這趟渾水,已經被攪渾兩百年了,想要徹底將其澄清,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既然如此,乾脆給他們來一招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
楊景辰和耿如杞愣了愣,沒聽懂程光陽的意思。
程光陽解釋道:“自古從南方諸省,運輸漕糧到北方,除了可以走運河之外,還可以走海路。當年元朝時,蒙古人每年運糧到大都城,基本全靠海運,幾十年都是這麼過來的,元朝都能做到,難道我大明做不到嗎?”
元朝與清朝的經驗,基本可以證明一件事,從南方走海路運輸糧草物資,先到天津衛,再到北京,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關於這件事,明代一些有識之士,也曾給朝廷提過建議,但無一例外都被否決了。
究其原因,不外有三。
一來是明朝從洪武開國以來,長期實行海禁,隻在隆慶以後,才部分解除。
二來是海運本身,確實存在一定風險,有可能會遇到風浪,折損物資。
三來則是運河兩岸,那些既得利益團體,擔心海運搶走自身利益,堅決不肯讓步。
所以明朝通過海運取代河運之事,基本推行不下去。
喜歡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請大家收藏:()重生明末?結黨!必須結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