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遼陽和沈陽,退回赫圖阿拉……”
聽到兒子豪格說出如此異想天開的話,黃台吉苦笑著連連搖頭:
“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蒙古人和明朝的軍隊,正在從南北兩個方向同時進攻,他們是不會放我們走的。”
“可是遼陽、沈陽兩座城池,馬上就要變成孤城了,咱們這麼多人,難道就這樣慢慢等死嗎?”
豪格苦著臉道。
其實豪格知道,眼下父親和自己如果放棄遼陽和沈陽,帶領兩萬八旗軍退往赫圖阿拉,沿途不但會被蒙古人和明軍追殺,士氣也會跌落穀底,就算能成功逃到目的地,到時候估計也就隻剩幾千人了。
可即便如此,豪格還是覺得大夥非走不可,畢竟走還能有一線生機,留下來則必死無疑。
黃台吉聞言,搖了搖頭道:
“如果是一個月前,咱們想走還有機會,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明朝那邊,漢人和女真有血海深仇,注定要與咱們不死不休,不過北邊的蒙古,或許還有商量的餘地……”
“阿瑪,你的意思是說,咱們可以嘗試與宰賽講和?”
豪格也不是純粹的蠢人,聽了這話,很快意識到黃台吉的話中之意。
“不錯,為今之計,想要破局,就隻有這一個辦法。”黃台吉頷首道。
“可是,我聽說那宰賽收了明朝不少財物,咱們現在窮途末路,能給對方什麼好處,他憑什麼要對咱們網開一麵?”豪格皺眉道。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在咱們大金崛起之前,蒙古一直是明朝最大的敵人,雙方天然就有隔閡,如今不過是各有所需,才會忘記仇恨,暫時選擇合作。”
黃台吉不愧是讀過書的女真人,分析起局勢來,頭頭是道。
正如他方才所言,其實明朝和蒙古的關係,一直都不是很好,大明開國兩百多年來,明蒙雙方,經常在邊境線上摩擦。
也就是當初隆慶年間,“俺答封貢”之後,明朝答應每年給蒙古各部落一筆“歲賞”,又在邊境開設市場,允許蒙古前來貿易,雙方才沒有再出現大規模的戰爭。
但即便是這樣,明蒙之間小規模的衝突依舊不斷,若非如此,明朝也不必在漫長的邊境線上修築長城,設置九邊軍鎮,每年消耗天量的國家財政。
“明朝和蒙古原本就麵合心不合,現在明朝進攻我們,需要蒙古人配合,所以才會給蒙古人好處,一旦明朝真的把咱們消滅了,當初答應給蒙古人的那些好處,還會不會兌現,可就難說了。”
黃台吉笑著道。
豪格聞言,目瞪口呆了片刻,自顧自頷首道:
“阿瑪說得對,隻要咱們還能存在,蒙古宰賽那幫人,就有借口繼續和明朝索要好處,咱們要是沒了,他未必還能落到什麼東西。”
“宰賽能做到內喀爾喀五部的首領,自然不是蠢才,他應該能明白這個道理,關鍵是要找幾個口才不錯的使者,前去說服他。”
黃台吉說到這裡,深吸一口氣,心中思量片刻,舉頭對豪格道:
“我打算讓範先生做使者,他的能力我放心,可惜他不會說蒙古語,得給他派幾個翻譯。不過光是讓範先生出使,還是顯得不夠有誠意,豪格,你也跟著一起去吧。”
黃台吉口中的範先生,指的是範文程,對方是最早主動投靠努爾哈赤的幾個漢族讀書人之一,在後金的地位很高。
聽到黃台吉要讓自己去見宰賽,豪格心中頗不情願。誰知道談判進行得順不順利,萬一宰賽突然翻臉,把自己綁了送給明朝,那自己豈不是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