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uzi退役後,整個p賽區似乎就再也找不到那種從一級開始就散發著血腥味、將下路對線視為個人秀場的adc選手了。
這背後的原因,與持續數年的“神話裝備版本”息息相關,尤其是那個曾經統治了下路生態的怪物——厄斐琉斯。
在那個版本,下路的博弈變得異常“簡單”。
左邊adc鎖下厄斐琉斯,右邊adc鎖下澤麗,已經成為常態。
對於使用厄斐琉斯的選手來說,遊戲玩法被極大地簡化了:
線上?平穩發育就好,不需要追求極致的壓製和擊殺,隻要刀補得好,就是勝利。
團戰?找好位置,扔出一個完美的藍刀大招。
這個大招,成了決定團戰勝負的“核按鈕”。
扔得好,熒焰爆炸的aoe傷害足以讓對麵五人蒸發;扔得不好,或者被對方規避,那己方團戰大概率潰敗。
至於團戰中的持續走a和普攻輸出?
嗯……在厄斐琉斯巔峰數值時期,那似乎變得不是那麼必要了。
因為很多時候,根本不需要你進行繁瑣的走a,一個完美的藍刀大招,就足以終結一切。
這種“一錘定音”的玩法,極大地影響了adc選手的成長路徑和訓練側重。
他們不再需要像前輩那樣,日複一日地錘煉極致的補刀、換血、距離把控和心理博弈。
他們的價值,很大程度上被簡化為“團戰中找到那個完美大招機會的能力”。
於是,肉眼可見的,padc選手的整體對線壓製力下降了一個檔次。
有趣的是,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p。
縱觀ck賽區,他們的adc選手,對線壓製力似乎也同樣在褪色。
嗯……大概也是玩厄斐琉斯玩的。
當整個職業環境的戰術都圍繞著一個“發育等團,大招定勝負”的英雄構建時,選手們賴以生存的對線肌肉記憶和進攻本能,會不可避免地慢慢“退化”。
哪怕時過境遷,厄斐琉斯已經被削弱了無數次,早已不複當年之勇,但那些在神話版本和厄斐琉斯黃金時代成長起來的adc選手們,刻在骨子裡的對線壓製力,或許……真的很難再找回來了。
這並非選手個人不努力,而是一個時代打下的、深刻的生態烙印。
直到像uzi這樣,將壓製力融入血液的老將複出,或者新一代選手在版本變遷中重新拾起對線藝術的極端重要性時,人們才恍然意識到,下路曾經擁有的那種刀光劍影、呼吸都能決定生死的壓迫感,已經缺席了太久。
……
“doubeki!”
係統女聲響徹整個峽穀。
uzi的霞,在林耀娜美的完美輔佐下,完成了一次對gen下路雙人組的線殺雙殺!
畫麵中,殘血的霞與狀態良好的娜美並未罷休,她們展開了致命的追擊。
每一步都計算精準,耐心地等待著關鍵技能的冷卻。
當娜美的技能與e技能再次亮起,當霞的q技能冷卻完畢……
結局就注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