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結束幾個小時的直播。
電腦右下角的qq圖標急促地閃爍起來,是uzi發來的消息。
uzi:“加兩個人好友,tes的教練bsyy和jackeyove。他們找過來了。”
林耀回複道:“好的。”
他在一大串好友申請中,找到了bsyy和jackove,點擊同意他們的好友申請。
幾秒鐘之後,jackeove的消息就彈了出來,語氣輕鬆隨意:“兄弟猛啊!今天直播看了,操作真心牛逼!有機會一起玩哈~”
林耀禮貌地回應:“你好。有機會一起玩。”
後續就沒有對話了。
與jackove的寒暄不同,教練bsyy的開場直接得多:
bsyy:“有興趣加入tes嗎?我們非常需要你這樣有天賦的選手。”
林耀並沒有立刻答應,謹慎地回複:“我考慮一下。”
bsyy似乎早有準備,立刻發來一長段話,開始闡述他的“優勢”:
“我分析過你的情況。你現在最需要的,不是一個普通的adc,而是一個能手把手教你打遊戲、幫你快速理解職業節奏的adc!對不對?”
“巧了!我們tes的jackove就是這樣的adc!操作頂尖,遊戲理解深,而且善於溝通。我甚至可以說,他是整個p唯一能夠帶著輔助成長的adc!”
“你不選我們tes,基本上就沒其他更好的選擇了啊!”
bsyy覺得自己這番分析合情合理,邏輯嚴密。
找一個韓國adc,語言不通,基本沒法深入交流。
其他隊伍的adc,要麼是同樣需要人帶的年輕選手,要麼是偏向自我carry的類型,沒幾個會像uzi或者jackove這樣有能力且有耐心去教導輔助。
林耀的回複依舊簡短,看不出情緒:“我再考慮一下。”
bsyy有點急了,拋出了他認為是“殺手鐧”的問題:
“你不會是真想和uzi綁定在一起吧?兄弟,清醒點!他已經退役了,沒有隊伍會簽他,他打不了比賽了!你跟著他,就算關係再好,你也沒有比賽可打啊!你的天賦需要職業賽場來證明!”
麵對這番幾乎是挑明現實的話,林耀的回複依舊隻是兩個簡單的:“嗯嗯。”
這兩個字,聽不出是讚同、反對,還是僅僅表示知道了。
電腦另一頭的bsyy感到一陣無力。
這個天才少年,似乎遠比他想象的要更有主見,也更難說服。
不僅僅是tes,幾乎所有p俱樂部都通過各種渠道弄到了他的聯係方式。
好友申請的提示音此起彼伏,閃爍的頭像列表裡,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戰隊前綴和知名id。
除了各大俱樂部的經理、教練之外,更多的申請來自職業選手,尤其是adc選手。
他們敏銳地意識到,一旦林耀成為職業選手,如此誇張的對線能力,肯定可以改變下路的生態。
eiko——顯然,職業選手們更看重實力和潛力,rank中的摩擦並不會影響他們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