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的賽後采訪結束,林耀和uzi一前一後回到了edg的休息室。
門剛一關上,房間裡幾乎所有的人——教練茂凱、經理、分析師、以及其他隊員——目光齊刷刷地聚焦在了林耀身上。
他們的眼神複雜,充滿了震驚、無語、以及一絲絲的敬佩?
顯然,所有人都通過直播聽到了他那番“贏不了不上場”和“有eiko啊”的暴論。eiko率先走了上來,表情哭笑不得,用力拍了拍林耀的肩膀,話到了嘴邊卻又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最終隻能化作一句:“你這小子……真的是……”
茂凱則是伸出手,痛苦地扶住自己的額頭,感覺血壓又升高了,語重心長,帶著幾乎是懇求的語氣說道:“林耀啊……你下次接受采訪的時候,可不可以……”
他後麵的話沒說出來,但所有人都懂:可不可以收斂一點啊!低調一點啊!彆什麼都往外說啊!
麵對眾人複雜的目光和教練委婉的批評,林耀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的反省或尷尬,反而是一種理所當然的平靜。
他環視一圈,拋出了一個問題,語氣平淡卻像一把尖刀,剖開了職業電競光鮮外表下的現實:
“打比賽,掙錢。搞流量,也是掙錢。有問題嗎?”
眾人:“……”
休息室內瞬間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寂靜。
承認?
那電競夢想、競技精神、冠軍榮譽呢?是不是顯得太現實、太市儈了?這和他們平時對外宣傳的熱血、拚搏形象完全不符。
不承認?
難道打職業不是為了錢?俱樂部運營不需要錢?選手們吃青春飯不就是為了掙錢?否認這一點,又顯得太過虛偽和矯情。
尤其是俱樂部的經理和工作人員,表情最為微妙。
他們比誰都清楚,商業化和流量對於一支現代電競俱樂部有多麼重要。
甚至有人下意識地把目光偷偷投向了旁邊的uzi。
這位p流量第一人,他本身的巨大商業價值,難道不是edg簽下他的重要原因之一嗎?
讓他來“救火”,拯救的既是成績,又何嘗不是關注度和商業收益?
今天edg因為uzi複出首秀+林耀這個“采訪鬼才”帶來的巨大流量,多賺了多少錢?
雖然具體數字不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絕對比平時多,而且是多很多很多。
林耀這句直白到近乎粗魯的大實話,像一麵鏡子,照出了職業電競產業中大家心照不宣卻又很少擺在明麵上說的現實。
最終,還是茂凱打破了沉默,他乾咳兩聲,生硬地轉移了話題:“咳咳……好了,過去的事就不說了。大家準備一下,等下還有群訪。”
他選擇了回避這個問題。
因為這個問題,根本沒有“正確”答案。
林耀的“真實”,有時就像一把雙刃劍,既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能讓身處其中的人感到無比的尷尬和棘手。
edg的休息室裡,氣氛依舊微妙。
所有人都明白,擁有這樣一個“寶藏”選手,未來的日子,注定不會平靜。
搞流量,一不小心,會反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