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雖然結束,但屬於林耀的“比賽”才剛剛開始在輿論場上演。
他的熱度如同坐火箭般飆升,瞬間爆炸,其引發的流量海嘯,在整個電競圈內,僅次於複出即carry的uzi,高得令人咋舌。
他僅僅打了一場比賽,所獲得的討論度、話題性和流量,竟然遠遠超過了edg隊內其他打了多年職業、擁有不少成績和穩定粉絲基礎的選手。
這種現象堪稱前所未有。
uzi的流量爆炸,源於他實打實的恐怖實力:兩把極致的對線碾壓,兩個vp的華麗數據,各種精彩操作集錦,再加上他本身自帶的、無與倫比的巨大基礎流量。
他的火爆,符合人們對“王者歸來”的一切想象。
林耀的流量,則顯得更加“複雜”和“多元”:
第一把的澤拉斯:他打出了史上最富爭議的輔助表現。一方麵,他那“百分百命中”的技能和超遠程清線的戰略思維讓人驚歎;另一方麵,那刺眼的06戰績又顯得極其離譜。這種極端的反差,本身就充滿了話題性。
第二把的貓咪:他貢獻了堪稱“戰犯”級彆的失誤——莫名下車被秒,直接導致團隊潰敗。這又引發了關於他“英雄池”和“穩定性”的巨大爭論。
第三把的米利歐:從開局與機器人的“隔空尬舞”,到關鍵時刻的閃現擋鉤,操作有亮點,節目效果更是拉滿。
但真正讓他流量徹底引爆、甚至出圈了的,是他的采訪。
賽前采訪:“我很狂”、“問uzi雅加達殺了ruer幾次?”直接奠定了他“采訪界泥石流”的基調。eiko啊”,句句暴論,氣暈主持人不償命。
團隊群訪:從惜字如金的“正常”、“不怕”,到突然拋出edg戰術機密,讓采訪者汗流浹背。
他的每一段采訪,都伴隨著主持人或采訪者那逐漸扭曲、崩潰、懷疑人生的表情特寫,戲劇效果直接拉滿。
這些采訪片段被瘋狂剪輯傳播,甚至登上了各大平台的熱搜。
視頻的彈幕徹底被歡樂淹沒:
“哈哈哈哈哈哈哈!救命!他怎麼這麼好笑!”
“林神!不愧是采訪的神!節目效果的神!”
“6666,我宣布以後edg的比賽,賽後采訪才是正片!”
“主持人:早知道爛在休息室裡了。”
“他是怎麼做到用最平靜的臉,說最狂的話的?”
“粉了粉了!這比比賽好看多了!”
林耀以一種誰也未曾預料到的方式,火了。
他不僅僅是一個電競選手,更成了一個巨大的“話題製造機”和“流量綜合體”。
人們討論他的操作,爭論他的價值,但更多的是津津樂道於他那獨一無二的采訪風格和極其強烈的個人色彩。
edg這波簽約,在商業和流量上,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林耀,開始聚集了一批粉絲。
很多人都等待著下一把比賽,6月17日,edg對抗ng。
可實際上,edg團隊內部。
贏了比賽,休息一會,開始複盤比賽過程,學習和成長,接著就是茂凱和一個個隊員單獨私下聊天。
茂凱找到了林耀,他儘量讓氣氛顯得輕鬆一些,用了一個很常規的開場白:“怎麼樣?這些天感覺如何?第一次打職業比賽,感覺很棒吧?尤其是還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