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也瘋了:
“確定了!edg從管理到選手,全員瘋子!”
“在總決賽玩這麼大?贏了叫傳奇,輸了叫小醜!”
“我現在相信他們能贏真是運氣好了!這完全是賭徒行為!”
fofo沒有理會外界的震驚,繼續平靜地陳述,仿佛在複盤一套精心設計的戰術:“到了第三局,我的任務就是不計一切代價,在中路硬抗幾分鐘,隻要扛到我們下路建立起優勢就行。就那幾分鐘,差點把我整個人累到虛脫。第四局,我拿到了妖姬打沙皇,按理說應該是有線權的,但我直到十一分鐘才做出電刀,比正常節奏慢了整整一分鐘,這再次印證了我和knight的實力差距。至於第五局……”
他頓了頓,語氣甚至帶著一點“躺贏”的慶幸,“我就不多說了,我基本上已經沒有任何精氣神去中路對線了,所以乾脆換線去了下路躺平。”
這一通長篇大論,將一個職業中單在總決賽中的心路曆程——從自信到自知,從掙紮到執行戰術,再到最後的“躺平”——展現在所有人麵前。
彈幕在經曆了瘋狂後,反而陷入了一種複雜的平靜:
“……”
“我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
“所以edg的勝利,是建立在如此殘酷的自我認知和戰術犧牲之上的?”
“我突然有點理解‘運氣好’這三個字背後的重量了。”
這場采訪,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奪冠喜悅分享,它變成了一場對職業電競殘酷底色與極致團隊博弈的深度揭秘。
主持人想了想:“嗯……fofo,你的意思是,你們中下換線,不是戰術,而是因為你扛不住了,被迫要去下路躺、躺平?”
fofo重重點頭,臉上是欣慰:“對的。”
“你想想看,職業聯賽這麼多年了,除了某個特殊的版本,哪一個戰隊會讓下路雙人組走中間呢?基本上沒有!要不是我拖了後腿,在中路玩不下去了,我們絕對不可能搞這麼危險的玩法。”
“歸根到底一句話,我們贏了,完全是運氣好。”
得了,又來了一個“運氣好”!
不過這次真不一樣了。
大家真的被說服了。
uzi怎麼看怎麼不像是變成了工具人的樣子。
因為,除了他說的勾引、消耗和開團之外,輸出可是一點也沒有少打,甚至打了很多很多,彌補了fofo實力不濟導致的輸出缺口。
但是fofo,那真的是,怎麼看怎麼都打不過knight,一步步變化有跡可循。
一個中單扛不住了,對於任何戰隊來說都是噩夢一般的困境。
歸根到底,英雄聯盟是“中野”遊戲。
喜歡英雄聯盟:一年大滿貫,驚為天人請大家收藏:()英雄聯盟:一年大滿貫,驚為天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