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的曆史長中,誕生過許多冠軍隊伍,但像edg這樣獨特的,絕無僅有。
他們不僅在賽場上完成了讓二追三的奇跡,更在賽後采訪中,以一種近乎“坦率”到魯莽的方式,將所謂的“奪冠秘密”和盤托出。
沒有冠冕堂皇的感謝,沒有滴水不漏的謙虛,隻有一套套顛覆傳統認知的“林氏邏輯”和全員統一的“運氣論”。
這種毫不設防的姿態,讓每一個觀眾都感覺自己窺見了冠軍帷幕後的“真相”。
正是這種前所未有的“真實性”,引發了流量的核聚變。
這不僅僅是edg奪冠、uzi複出登頂、林耀新人封神這些傳奇故事疊加所帶來的爆炸性關注。
更在於賽後,無數資深分析師、視頻創作者乃至普通玩家,都像解讀密碼一樣,拿著edg隊員的每一句采訪,逐幀回溯比賽錄像。
“看!這裡fofo說他在硬扛,果然他放棄補刀在換血!”
“這裡!jiejie說反野是臨時起意,他們真的沒做視野就直接鑽進去了!”
“uzi說他是去勾引的,他這個走位確實是在賣破綻!”
……
這種將“口供”與“案發現場”一一對應的全民複盤熱潮,憑空製造了海量的二次傳播內容,形成了持續不斷的話題漩渦,將賽事流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為失敗者的jdg,也在這場流量海嘯中收獲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關注。
按照電競圈以往的生態,亞軍通常是沉默的、被遺忘的,甚至要承受“失敗者”的嘲諷。
但這一次,在edg“我們全靠運氣”、“jdg最強”、“他們不敢拚所以輸了”的敘事框架下,jdg的形象發生了奇妙的轉變。
他們不再是“可恨的失敗者”,而是變成了“可惜的強者”,甚至帶著一絲“被奇葩戰術坑害”的悲情色彩。
輿論場上充滿了對他們的同情、勉勵和鼓舞——“如果不是edg不按常理出牌……”、“明年再來,你們實力絕對頂尖!”……
jdg,因此收獲了p有史以來,流量最高、輿論環境最為寬容的“亞軍紅利”。
一場決賽,雙方都成為了流量贏家,這在此前的電競史上,是極為罕見的景象。
這場決賽,以其獨特的過程和賽後發酵,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雙贏”,深刻地改變了聯盟的流量分配格局與輿論生態。
……
總決賽的硝煙已然散去,征程還未結束。
後麵三天,將是決定最後兩張全球總決賽門票歸屬的冒泡賽。
比賽場地依舊,並未更換。
按照慣例,在冒泡賽決出三號種子和四號種子兩支代表p出征的隊伍後,將和一號種子和二號種子一起,舉行出征儀式。
因此edg全隊並未返回上海的俱樂部基地,而是繼續留在酒店放鬆。
下午的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在酒店房間內投下光斑。
“喂,阿耀,醒醒,有好消息。”主持人側靠在床上刷著手機,當她看到屏幕彈出的幾條重磅資訊時,眼睛一亮,伸手輕輕拍了拍身旁被子裹著的人。
“怎……怎麼啦?”林耀的聲音帶著剛醒的迷糊,從被子裡傳來,揉了揉眼睛,緩緩醒轉。
上一次edg對陣bg,林耀在賽前采訪階段當著現場和直播間無數觀眾的麵約她吃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