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
“賺不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旁的和尚,把腳搭在圓桌橫梁上。
“去掉本,落到口袋一萬多點。”
心裡有數的李六爺,把信封放回原位,接著躺在搖椅上,拿著蒲扇,扇風。
一旁的和尚,低著頭用手擰著自己大褲衩子邊緣。
一滴滴水,順著他大腿滴落在地上。
“六爺,昨個劉管家說了一句話,小子沒弄明白,您給琢磨琢磨?”
打盹的李六爺,發出一個鼻音,當做回應和尚。
和尚擰完左大腿褲衩子布料,又開始擰右大腿褲衩子布料。
“我給他回扣,他不要。”
“嚇唬我兩句後,說替您把小子的關。”
“小子想了半天都沒弄明白。”
打盹的李六爺聞言此話,並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如同睡著了一樣,躺在搖椅上閉目養神。
一旁的和尚見六爺不開口,也沒再問。
夏天的熱浪,很快把和尚身上的褲衩子曬乾。
天空的飛鳥掠過一群又一群後,躺在搖椅上的李六爺開口了。
“既然都說到這裡,老子也不糊弄你了。”
“還記得以前,你小子第一次跟老子出去平事時,老子跟你說的話嗎?”
“記不記得你當車把子時,在院子裡喝酒擺香案,拜五祖的事嗎?”
和尚聽到這裡,回憶起當時場景。
那時候他剛進入車行,拉車都是個生瓜蛋子。
吃不飽,營養不良的他,拉車時稍微跑遠點的地,都能累趴他。
所以當時隻能拉點短途混日子。
有時候交了車份子,一天一頓飯都混不飽。
因為身體弱,吃不飽飯,所以拉不動車。
因為拉不動車,賺不到錢,所以吃不飽飯,就這樣陷入惡性循環。
那會實在沒擇的他,看到六爺帶著人去平事,為了弄點錢填飽肚子,他懇求六爺帶他一起去。
當時帶著一幫人的李六爺,意味深長的跟他說過,他帶出的人就是他的籃燈籠。
不懂啥意思的和尚,跪在地上說願意做六爺的籃燈籠。
後來跟著李六爺平了幾次事後,他也沒把這件事,當回事。
到了那會和尚因為種種原因,被六爺提拔成車把子。
然後又拜五祖,又上香,又宣誓什麼的,他以為這一套流程,是為了向其他車夫表明,他有能力帶領其他車夫。
那時候他還以為做車把子,就要經過這一流程。
和尚回想起這些事,衝著六爺點點頭。
搖椅上看他點頭的李六爺,對著和尚搖了搖頭。
“泥馬,說你傻吧,你踏馬有時候比誰都精。”
“說你精吧,有時候你踏馬跟個傻鳥似的。”
拿著蒲扇的劉六爺,坐直身子看向低頭沉思的和尚。
“能跟老子出去平事的主,都踏馬是老子的籃燈籠。”
“能在車行做車把子,最起碼得是個四九。”
和尚畢竟不是真的正江湖人士,大字不識多少的他,更沒人為他講解裡麵的彎彎繞繞。
這些年他全靠自己的眼力見,在街麵上跟各種人打交道,這才學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再說這年頭,混黑道的主,也沒人張口閉口,說老子是誰誰的四九。
李六爺拿著蒲扇,扇著風圍著和尚轉圈。
“實話跟你說,在外人眼裡你踏馬就是老子的四九。”
李六爺說到這裡,知道和尚不懂什麼是四九。
“老子是北平清水紅門438。”
“拜的是五聖山,燒的三炷香,頭頂28,身背21,腳踏23。”
和尚一臉懵逼的看著自我介紹的六爺。
光著膀子,拿著蒲扇洋洋自得的李六爺,圍著和尚轉了一圈,看到一臉懵的他,忍不住罵了句。
“我泥馬,老子是白講了。”
歎了一口氣的李六爺,坐在躺椅上,開始給和尚普及這裡麵的知識。
“489也就是山主對應“洪”字,象征最高領導者,是咱們的老頂。”
“438是二路元帥,也可以叫二當家。”
“接下來是,426紅棍,415白紙扇,432草鞋,49剛入會的新人。
“最下麵是沒入會的藍燈籠。”
說的口乾舌燥的李六爺,喝口水又開始跟他講三十六誓,前廿四代,後廿四代輩分,切口,黑話,又有多少山頭。
連說帶比劃,如何行禮,什麼是鳳凰三點頭,接著又是四柱,四堂。
然後拿著一摞茶杯,開始教和尚怎麼擺茶陣,酒席陣。
一臉懵逼的和尚,看著一旁的李六爺跟耍猴似的,一會耍杯子,一會行各種禮。
前後二十四輩分,他都沒記住幾個,更彆說其他東西。
連比帶劃四十多分鐘的李六爺,全身是汗的看著一臉懵逼的和尚。
“記住了嗎?”
“以後遇到門中弟兄,一定要記住,咱們是頂紅,不是本姓紅,弄差了否則要被清理門戶?。”
懵懵懂懂的和尚,默默點了點頭。
李六爺甩了一把汗,看著跟個呆頭鳥的和尚。
“你踏馬的,瞧你這鳥樣,鐵定沒記住幾個。”
“我先回答你的問題。”
“老劉說把關的意思,是老子九月中旬開香堂,升你為426。”
李六爺說到這裡,不放心的多交代幾句。
“這段時間,你要是不把老子剛才講的這些規矩記住,你擎等著老子敲斷你的狗腿。”
拿了一條毛巾擦汗的李六爺,坐回搖椅上。
“彆擔心,老子當年記這些規矩,比你好不到哪去~”
喜歡民國北平舊事請大家收藏:()民國北平舊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