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微明,孔源身著大楚官服,楚逸辰、書生、黑豹以及大熊四人扮成貼身護衛,跟隨在孔源身後,向著高麗皇宮走去。
一行人朝著高麗皇宮走去,越靠近皇宮,建築的宏偉氣勢便越發彰顯。高達數丈的朱紅宮牆綿延不絕,牆頭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瑞獸,仿佛下一秒就會破壁而出。
宮門上方懸掛著巨大的匾額,上麵用金漆書寫著“宣政門”三個大字,筆力遒勁,氣勢磅礴。
大熊忍不住低聲感慨:“乖乖,這高麗皇宮還真是氣派啊!這牆,這門,還有這琉璃瓦,嘖嘖,得花多少錢啊!”他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的一切,仿佛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滿臉的震撼與好奇。
孔源聽到大熊的感慨,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不緊不慢地說道:“沒什麼,高麗的建築大多是仿照我們大楚的樣式建造的。
你看這宮牆的顏色、這琉璃瓦的規製,還有這宮門的設計,哪一樣不是學的我們大楚?就連他們官員的設置,也都是跟著大楚學的。
隻不過,他們學的隻是些皮毛,形似而神不似,和大楚皇宮比起來差得遠了。”
孔源的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仿佛在談論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楚逸辰聞言,心中暗自點頭,孔源這話確實不假。
高麗作為大楚的藩屬國,在文化、製度等方麵多有效仿,卻始終未能學到精髓。
穿過宣政門,便是寬闊的廣場,廣場由光滑的青石板鋪成,一塵不染。兩側排列著整齊的禁軍,一個個身披鎧甲,手持長槍,神情肅穆,目光如炬地注視著前方。廣場的儘頭,便是高麗的金鑾殿——太極殿。
太極殿矗立在數丈高的漢白玉台基之上,殿宇巍峨,飛簷鬥拱,儘顯皇家威嚴。殿門前的台階上雕刻著精美的龍紋,每一級台階都仿佛在訴說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幾人在殿外等候了片刻,便聽到:“宣大楚丞相孔源覲見!”
孔源和楚逸辰二人聽到“覲見”二字後,眉頭都微微皺了起來,孔源回頭對著楚逸辰說道:“這個金喜誌還沒等進門就先給我們來個下馬威啊!”
楚逸辰道:“我們這還沒進去就開始和我們玩起來文字遊戲,看來這些人是沒少準備啊!”
孔源道:“公子,說實話要不是你提前給我透露了一些,我恐怕不知道怎麼應對,這個高麗你彆看地盤不大,人不多,這心眼子是一個比一個壞,聽著這話老夫就覺得不舒服。”
楚逸辰道:“無妨,讓他們先高興高興吧,用不了兩個月,那個位置或許就是你的了,到時候你也可以讓金喜誌覲見。”
孔源深吸一口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朝服,邁步走上台階。楚逸辰等人緊隨其後,腳步沉穩,沒有絲毫慌亂。
進入太極殿內,殿內的景象更是令人歎為觀止。數十根合抱粗的楠木金柱擎天而立,柱身上纏繞著鍍金的蟠龍,龍目鑲嵌著璀璨的寶石,在殿內燭火的映照下熠熠生輝。
殿頂的藻井層層嵌套,中央的蟠龍銜珠浮雕金光奪目,四周的彩繪壁畫描繪著天地山川與上古神話,色彩豔麗,栩栩如生。
地麵鋪著光滑的金磚,光可鑒人。金喜誌高坐在殿內最前方的龍椅上,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平天冠,目光銳利地掃視著走進來的孔源一行,眼神中充滿了審視與不屑。
孔源走到殿中,停下腳步,對著龍椅上的金喜誌拱手一禮,聲音洪亮地說道:“外臣孔源,見過高麗皇帝陛下!”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的耳中。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便有一位身著禮部官服的大臣站了出來,厲聲嗬斥道:“大膽孔源!見到我高麗皇帝陛下,為何不行跪拜之禮?簡直是目無君上,狂妄至極!”
隨著崔成禮的嗬斥,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許多大臣都將目光投向孔源,想看他如何應對。
孔源麵對崔成禮的斥責,臉上卻沒有絲毫慌亂,反而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他不緊不慢地轉頭問道:“哦,不知這位大人是誰,官居何職?”
那人道:“老夫,禮部侍郎崔成仁。”
孔源笑道:“原來是侍郎啊,看你這年紀我還以為是禮部尚書呢,怪不得崔侍郎對禮儀的了解都超過了禮部尚書。可敬可敬!”
崔成仁聽完後,頓時被氣的夠嗆,他用眼神瞟了一下站在他前邊的禮部尚書,見對方並沒有理他,心裡稍微鬆了一口氣,隨後道:“哼,你大楚還號稱禮儀之邦呢,一個丞相見到我高麗皇帝陛下,難道不該跪嗎?還是說你想藐視陛下。”
孔源聽後笑道:“我乃大楚的丞相,我大楚與高麗,向來是宗主與藩屬的關係,哪有宗主國的使者向藩屬國君主行跪拜之禮的道理?
崔大人難道連這基本的禮儀都不懂嗎?還是說你想讓你家陛下背上背信棄義、違背祖製的名聲?”
崔成禮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崔成禮聽孔源如此誅心的話,頓時臉色漲得通紅,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
他可是知道金喜誌此人雖然名聲不咋樣,但確實愛惜名聲,一時間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金喜誌見崔成仁站在那裡不知該如何反駁,而旁邊的大臣們居然沒有人幫腔,頓時臉色陰沉,狠狠的瞪了一眼崔成仁,隨後哈哈一笑,打破了殿內的尷尬氣氛。
他擺了擺手,對崔成禮說道:“崔侍郎,孔丞相遠道而來,或許是對我高麗的禮儀不太熟悉,這也是正常的,些許小事不要過於計較。”
他的話語看似是在打圓場,實則是給了崔成禮一個台階下。崔成禮連忙躬身謝恩,退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金喜誌將目光轉向孔源,臉上依舊帶著笑容,開口說道:“孔源丞相,你此次前來高麗,所為何事啊?”
孔源聞言,正色道:“陛下,我此次前來,是為了與高麗商議合作之事。如今大楚境內戰亂頻發,鎮南王楚風烈起兵叛亂,危及大楚朝廷。
而高麗與大楚向來交好,此次前來便是希望高麗能夠出兵相助,助我大楚朝廷平定叛亂。”
喜歡大楚風雲傳請大家收藏:()大楚風雲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