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殿內。
李二、長孫無忌、魏王李泰、晉王李治,以及兩位公主,齊聚於此,惟有太子未到場,這也正常,以長孫皇後性格,不會讓國本涉險。
“你是說,這大蒜能救皇後?”
李二看著桌上蒜子,還是有點不敢相信。
杜河心情放鬆,笑道,“正是,此物裡有一種東西,叫大蒜素,對瘴瘧有效,且沒有副作用,對娘娘腹中胎兒無害。”
“臣在府中少食大蒜,竟沒想起來藥用,多虧公主送餐食……”
城陽公主正在揉臉,被李二一把抱起:“城陽不愧是朕的心頭肉,等你母後好了,朕好好賞你。”
“公主聰慧!”
殿中人紛紛拍起馬屁。
杜河擦擦汗,唐朝沒有大棚,大蒜成熟期或六月或九月,他十月穿過來,見都沒見過這玩意,一直以為唐朝沒有。
說笑一陣,李二道:“張卿,宮中還有多少大蒜。”
張阿難忙道:“奴婢已經問過,宮中冷庫,尚有一百餘公斤。”
“可夠用?”
杜河點點頭,“短期用足夠,不過大蒜素療效緩慢,而且城中若要用上,所需大蒜,難以估計。”
“此物產於何地。”
張阿難人精似得,早已打探清楚,低聲道:“陛下,各州府都有產出,但冬季不適宜,隻有嶺南道產出。”
嶺南道是即是兩廣地區,氣候溫熱,常年不寒。
李二略一思索,即道:“無忌,下令廣州都督蕭齡之,全力運送大蒜,朕許他臨時調兵權。”
“諾。”
皇帝詔令,原本須中書起草,經門下審核。
但此危急時刻,李二有獨斷之權。
杜河又道:“大蒜素需要萃取,其中工藝,十分複雜,請張公公找李姑娘來,哦,就是我府上那位管事。”
李二揮手催促,“快去。”
這東西不經過萃取,含量很低,杜河估計,生吃要二十多斤才有效,活人哪能吃那麼多蒜。
“陛下,臣需要筆墨!”
李二給了個眼神,一旁太監取來筆墨紙硯。
杜河環視周圍,不是公主就是親王,估計也不會研墨,宮中小太監地位低,也不會這般技能,索性擼起袖子。
李二皺皺眉頭,嫌棄他墨跡。
長樂公主勸道:“父皇,讓女兒研墨吧。”
“嗯,為你母後儘孝,也是應當。”
長樂公主在一旁研墨,杜河拿起毛筆,將水蒸汽蒸餾法步驟,一一寫在紙上,李錦繡有蒸餾經驗,應該能看懂。
李二見他神情專注,揮揮手,將不相乾人趕出去。
殿中隻有內侍,以及二人,長樂公主好奇道:“小郎君所畫是何物,長樂讀書不少,怎麼一點也看不懂。”
杜河頭也不抬,“這是化學,唔,簡單來說,就是把一樣東西分解,經過加工,得到另外一種東西。”
“小郎君真是博學!”
長樂公主誇讚。
杜河笑道:“我打算開一個醫學院,公主若有興趣,可以去學院聽課。”
回答他的隻有一聲低歎。
杜河頓時默然,皇家女子,雖有榮華富貴,但與自由無緣,長樂公主二十三歲,便鬱鬱而終。
可見世間得與失,是說不準的。
良久,殿門打開。
“小郎君,李管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