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中軍大帳燃著篝火。
寬大的帳內,站滿了將領。四十五個驃騎將軍齊聚,他們按關係遠近紮堆,等候主帥和監軍到來。
“總管到,魏相到。”
眾人連忙噤聲,不一會兒,杜河穿著盔甲,攜手魏征走進來。
“見過總管,見過魏相。”
聲音震耳欲聾,幾十人齊齊行禮。
魏征站在左側,軍中以帥為主,縱然是他,也要讓出主場。
“眾將免禮。”
杜河一抬手,神情嚴肅,“諸位,我們第一次見麵。各部報上府兵人數。”
“末將趙德武,任趙州左衛將軍,左衛應到1200人,實到1190人。步卒八百,騎卒三百,重騎九十。”
“末將崔定,任冀州左武衛將軍,左武衛應到1200人,實到1100人。步卒八百,騎卒二百,重騎一百。”
……
隨著一個個將軍彙報。杜河對麾下人馬有初步認知。
唐軍的驃騎府,都標配一個騎兵團,輔以數量稀少的重騎。四十五個驃騎府,約有輕騎八千,重騎一千五百。
這還是河北重地,江南三百重騎都無。
有魏征打預防針,杜河格外關注冀、貝、趙、三州。一共七個將軍,五個崔李姓,個個神態恭敬,並無異樣。
所有人報完,已經過去半個時辰。
“魏相說幾句吧。”
杜河把話語權讓出去,魏征是監軍,代表著皇權。除監督糧草,也有督戰之權,前線誰偷懶誰出力,都要經他核驗。
“咳咳……”
魏征輕咳幾聲,神情肅然,“本官奉陛下令監軍,戰事我是外行,不會乾涉。但糧草和軍需,老夫一定會供好!”
帳內落葉可聞,誰都不敢怠慢。
魏征掃視全場,淡淡道:“諸位將軍,還請奮勇殺敵。魏征公事公辦,有功必會請賞,誰若是畏戰,老夫也會請斬!”
“諾。”
帳中甲胄摩擦,轟然作響。
魏征滿意點頭,退到一旁。杜河道:“賊軍兩路南下,一路由劉天易統領,在河間被擊敗,目前龜縮在歸義防禦。”
“一路由高雅賢之子高明率領,劫掠滄州後,正在北上。”
“本帥欲分兩路,主力軍北上攻城。另一部橫插滄州,攔截高明部。”
這是他深思熟慮的決定,滄州地廣人稀,適合騎兵追逐。有河間城在,唐軍就有後勤支點,主力更適合北上攻城。
“此次是戰前軍議,諸位有建議可以提出。”
杜河目光掃過去,見眾人都沒意見。
“蘇烈。”
“末將在。”
杜河將魚符遞出,大聲道:“本帥任你為滄州道行軍總管,攔截叛軍高明部。你需要多少人馬?”
“步卒八千,輕騎六千、重騎一千。”
杜河點點頭,這個要求不過分,高明部有兩萬五千多。而且平原作戰,騎兵作用很大,反是他攻城戰,用不著機動。
“你持魚符調兵,各部需要配合。”
“諾。”
蘇烈雙手接過魚符,轟然答應。
一些將軍都麵露不忿,大總管之外的總管,也就是副帥,平白交給一個降將。把他們這些將軍放在哪裡。
“有不服號令者,可斬之。”
杜河看在眼裡,補充一句。
“謹遵大總管令。”
眾將心中一凜,拱手答應。有他這句話,誰也不敢輕視蘇烈,軍令重如山,回頭讓斬了,才是倒了黴。
“諸位回去吧,明日修整,後日北上。”
等眾人散去,杜河送魏征出軍營。
“魏相,後方還需勞你費心。”
魏征擺擺手,蒼老臉上浮出自信,道:“你放心,魏征雖沒有房玄齡的才能,河北還是能鎮得住。”
杜河失笑,老頭流氓氣十足。
“隻是天寒地凍,攻城器械很難搬運。你若要攻城,恐怕還要等待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