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十爺威武不威武,要康熙皇上說了算。
老爺子眯著眼睛看著跪在下麵的胤峨,有多長時間沒有正兒八經看看這個兒子了?
他都已經記不清了。
胤峨這粗俗的性子是他特意培養出來的,他自然明白。
這次老四提出來讓老十也參與催討庫銀,什麼用意康熙心裡清楚。
兒大不由娘,更何況他這個爹。
既然生在皇家,享了皇家的福,就得受著皇家的累,吃著皇家的苦。
“胤峨,催討庫銀是國家大事,不容推脫。”
康熙說得很慢,仿佛這樣他的傻兒子就能聽明白:“朕需要你為朕分憂。”
好吧,話說到這份上了,胤峨明白,再推脫那就是不識抬舉了。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胤峨隨口來了一句古詩來表明心意:
“皇阿瑪既然不以兒臣粗鄙,那兒臣就接了這差使,為皇阿瑪分憂。”
事到如今,話趕話,事趕事,都到了這個地步了,多說無益,先接了再說。
他在這裡算自己的賬,沒有發現隨口借用一句詩卻把大殿裡的人雷了個外焦裡嫩。
我去,這是十阿哥說的?怎麼可能?
肯定不是他作的詩,那是從哪裡背來的?怎麼以前沒聽說過?
康熙細細咀嚼著老十的這兩句詩,心裡百味雜陳。
做詩的人是個大才,胸懷家國天下,應該好好重用才是。
“胤峨,你剛才讀的兩句詩,是何人所作?可否引薦他為國效力?”
康熙直接開口問道,他是個惜才的皇上,不忍明珠蒙塵。
胤峨嚇了一跳,自己剛才隨口說了兩句什麼詩來著?
噢,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是誰的詩來著?記不得了,應該不是康熙的吧?
“回皇阿瑪,兒臣也不記得是從哪兒聽的了,是不是這兩句詩極好?”
胤峨極認真地回答,他說的是真的。
康熙哼了一聲,連這個草包皇子也學會藏拙了,算球了,看老子怎麼收拾你!
“老十,你一向粗疏少文,這可不行啊。
好在你現在還年輕,朕就給你配個好師傅,好好教導一下,總能成材的。”
說到這裡,康熙心裡盤算了一下,立即下旨:
“授四十二年進士蔣廷錫為十阿哥胤峨侍讀,兼翰林侍講。”
旨意一下,胤峨傻眼了,平白無故多了一位師傅,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閒著沒事背什麼詩啊,直接答應下來不香嗎?
讓你瞎顯擺,這下子麻煩了,天天背書他真香嗎?
事到如今,抗旨是不敢的,隻好捏著鼻子接下來。
回頭再商量一下蔣老師看能不能高抬貴手,少給他點工作量。
好不容易康熙一擺手,胤峨總算回到了原處,抬頭看到胤禟的眼裡滿是幸災樂禍,頓時覺著生活一下子不美好了。
渾渾噩噩地熬到散朝,胤峨剛要隨著胤禩胤禟溜走,卻不想大太監李德全出聲:
“萬歲爺請十阿哥留步。”
得了,走不成了。
他討饒地看向老八老九,心說咱們不是一夥的嗎?
好歹幫著我說兩句話啊,留在這裡豈不是要挨訓了?
沒想到這兩個家夥憋著壞笑跑得比原來更快了。
胤峨隻好乖乖地隨著小太監來到一處偏殿,進去才發現,康熙正在用早飯。
“過來陪阿瑪吃點兒。”康熙指了指對麵設的椅子,讓胤峨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