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退王老虎的消息,像風一樣掠過了清源城周邊的田野和村落。
最先傳開的是那些從劉家大院獲救或得到接濟的流民。他們逃到鄰近的村鎮,逢人便講劉家大院如何牆高溝深,護衛如何勇猛善戰,劉少爺如何有勇有謀,硬是憑著幾百人,擋住了王老虎上千流寇他們下意識地誇大了流寇的人數,更顯劉家大院的不易)的猛攻,最後還把對方打得潰不成軍。
“那牆,真叫一個結實!流寇的斧頭砍上去,就跟撓癢癢似的!”
“劉少爺厲害啊!親自上牆頭射箭,一箭就差點把王老虎那廝射死!”
“還有那些護衛,一個個跟鐵打的一樣,流寇爬上來一個,就被捅下去一個,硬是沒讓他們進院一步!”
這些帶著劫後餘生慶幸的講述,很快被添油加醋地傳開。陳家莊和趙村的鄉勇們回去後,更是把劉家大院的防禦和劉江的指揮吹得神乎其神——畢竟,他們是“親眼所見”,雖然更多是看到了流寇潰逃的狼狽。
沒幾天,“鐵打的劉家堡”這個名號,就漸漸在周邊傳開了。人們不再叫它“劉家大院”,而是敬畏地稱它“劉家堡”——一個在亂世中,用磚石和血肉築成的、能讓人活下去的堡壘。
周邊幸存的百姓,聽聞消息後,先是震驚,隨即湧上難以言喻的激動。
清源城破,周邊村鎮被屠,他們早已是驚弓之鳥,覺得天下之大,竟無一處可安身。如今聽說有這麼一處“鐵壁”,能擋住凶殘的流寇,頓時像看到了黑暗中的光。
先是鄰近幾個村子的村長,帶著村裡的壯丁和少量糧食,小心翼翼地來到劉家堡。他們不是來求助,而是來“結盟”。
“劉少爺,”陳家莊的老村長顫巍巍地遞上一袋小米,“俺們村沒多少糧,這點心意您收下。以後劉家堡要是再遇襲,俺們村的壯丁,隨叫隨到!隻求……隻求萬一有難,劉家堡能給俺們留條活路。”
其他村長也紛紛附和:“是啊劉少爺!您這裡是咱們周邊唯一的指望了!您要是守不住,咱們都得死!”
劉江看著這些滿臉懇切的老人,心裡清楚,“鐵壁劉家堡”的名聲,已經讓他們成了周邊百姓的精神支柱和實際依靠。他沒有拒絕他們的糧食,也沒有許下不切實際的承諾,隻說:“隻要劉家堡還在,能幫的,我一定幫。也請各位回去後,組織村裡的人,加固村防,儲備糧食——亂世裡,能靠的,終究是自己。”
老村長們連連點頭,千恩萬謝地回去了。很快,周邊幾個村子就自發組織起來,互相警戒,輪流放哨,儼然以劉家堡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鬆散的聯防體係。
一些小股的鄉紳武裝,也派人來打探消息。他們原本各自為戰,守著自家的塢堡,惶惶不可終日。如今聽說劉家堡能擊退王老虎這樣的大股流寇,都動了心思。有兩家離得近的,甚至主動送來兵器和藥材,表達“善意”——亂世之中,抱大腿總比單打獨鬥強。
比百姓和鄉紳更直接的,是流民和潰兵的彙聚。
消息傳開後,越來越多從清源城逃出來的百姓,從周邊被屠村鎮逃出來的流民,甚至一些從其他地方潰散的士兵,開始朝著劉家堡的方向湧來。
他們不像之前那樣哭著喊著要進門,而是遠遠地守在劉家堡外圍,不敢靠近,卻也不肯離開。有的在附近的樹林裡搭起簡陋的窩棚,有的就在路邊挖個土坑棲身,每天遠遠地望著那道青灰色的高牆,像是望著唯一的希望。
這些人裡,有抱著孩子的婦人,有背著行囊的書生,有身強力壯卻無家可歸的漢子,甚至還有幾個帶著傷、穿著破爛甲胄的士兵。他們成分複雜,卻有著同一個目的——靠近劉家堡,尋求一絲活下去的可能。
劉江站在箭樓上,望著堡外漸漸聚集起來的人群,眉頭緊鎖。
“鐵壁劉家堡”的名聲,帶來了聲望,帶來了周邊的依附,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
堡內的糧食本就緊張,不可能再大規模收留流民;這些人成分複雜,貿然放進來,難免生亂;可要是完全不管,看著他們在外麵餓死、被流寇擄走,他又於心不忍——畢竟,“鐵壁劉家堡”的名聲,是用弟兄們的命換來的,不能成了一個冰冷的符號。
“少爺,這些人……怎麼辦?”趙忠走到他身邊,看著外麵的人群,也是一臉為難。
劉江沉默了片刻,道:“讓人在堡外西側空地上,劃定一片區域,不準他們靠近護城河。再派幾個人過去,登記一下他們的姓名、來曆、會什麼手藝。”
“然後呢?”
“然後,”劉江的目光落在那些人群中身強力壯的漢子身上,“挑些懂耕種、會打鐵、能打仗的青壯,跟之前一樣,編入工程隊或者護衛隊,給他們口糧,讓他們乾活。老弱婦孺……先給些稀粥,讓他們在劃定的區域待著,派人看著,彆出亂子。”
這是目前唯一能做的——有限度地接納,有選擇地利用,既不把自己拖垮,也不完全斷絕他們的希望。
趙忠點了點頭,轉身下去安排了。
箭樓上,劉江望著遠方。“鐵壁劉家堡”的名聲,像一把雙刃劍。它讓他們成了中流砥柱,卻也讓他們站在了更顯眼的位置——不僅吸引了求生的百姓,或許,也會吸引來更強大的敵人。
但他看著堡內正在修補圍牆的弟兄,看著那些在田裡重新開始耕種的流民他讓人把堡外的荒地分給他們,收獲後分一部分給堡裡),看著那麵在風中獵獵作響的“劉”字旗,心裡又安定了幾分。
名聲是壓力,也是動力。
既然成了“鐵壁劉家堡”,成了周邊百姓的指望,那就要對得起這個名號。
他要把這堡壘修得更堅固,把護衛隊練得更強,把糧食儲備得更多。
亂世還長,他們的路,才剛剛開始。
堡外的人群,看著有人出來劃定區域、登記姓名,眼裡漸漸燃起了光。他們知道,進堡很難,但至少,靠近了這“鐵壁”,就離活下去,近了一步。
“鐵打的劉家堡”,這個在戰火中誕生的名號,正漸漸成為這片土地上,一道最堅實的印記。
喜歡明末鐵院請大家收藏:()明末鐵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