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滅星淵深處,李默懸立於虛無,周身星辰歸墟輪回道韻如潮汐般湧動,修複著方才與那寂滅利爪硬撼帶來的震蕩。一絲金色的仙血掛在嘴角,非但未顯狼狽,反而為他平添了幾分曆經殺伐的凜冽。
他目光灼灼,穿透前方那因激烈碰撞而暫時紊亂的黑色法則之線,死死鎖定著星鑰感應到的方向——那片更深邃、更黑暗,卻隱隱傳來同源共鳴的核心區域。
“星鑰最後一塊碎片,竟會在此等絕地……”李默心中念頭飛轉,“還是說,這碎片本身,就是鎮壓或關聯‘終末之暗’的關鍵?”
無論是哪種可能,都意味著他必須繼續前進。風險與機遇,往往並存於宇宙最危險的角落。
他深吸一口氣,並非呼吸物質空氣,而是吞吐著此地稀薄到近乎虛無的宇宙本源之氣,同時引動科爾特斯星雲大陣遠程傳遞而來的精純星力與歸墟道韻,加速恢複。眉心的星鑰光華流轉,不斷調整著護體仙光的頻率,以更高效地抵禦周圍無孔不入的“寂滅”侵蝕。
稍作調息,確認狀態穩定後,李默再次動身。這一次,他更加謹慎,破妄星眸運轉到極致,不僅洞察黑色法則之線的流向,更試圖推演其背後蘊含的“寂滅”規則邏輯。他不再輕易動用大規模神通,以免再次驚動那可能存在的、由“終末之暗”本能凝聚的守護機製。
行進變得異常緩慢且艱難。每一步踏出,都仿佛在粘稠的瀝青中掙紮,需要耗費莫力扭曲被“寂滅”之力固化的時空。護體仙光與黑色法則之線的摩擦,持續不斷地消耗著他的力量。
沿途,他看到了更多觸目驚心的景象。有堪比恒星級戰艦大小的神魔屍骸,被黑色的法則之線貫穿,如同標本般懸浮,其內蘊含的磅礴能量早已被汲取一空,隻剩下空洞的軀殼。有殘缺的、風格迥異的文明方舟,保持著最後絕望掙紮的姿態,永遠凝固在了時空琥珀之中。他甚至看到了一顆被從中剖開的行星,斷麵光滑如鏡,其內部結構清晰可見,卻同樣失去了所有生機,如同博物館裡的化石。
這些景象無聲地訴說著“終末之暗”的恐怖與無情,它不分強弱,不論文明等級,一旦被其捕捉,終將歸於徹底的“無”。
越是深入,那股源自星鑰的共鳴感就越發清晰、強烈。同時,彌漫在周圍的“寂滅”意蘊也愈發濃鬱,甚至開始主動凝聚成各種扭曲的形態,如無形的觸手、低語的魔影,不斷衝擊、腐蝕著李默的護體仙光與道心。
若換做尋常真仙,即便能在此地支撐片刻,道心也早已被這無休止的絕望與死寂侵蝕,要麼瘋狂,要麼道崩。但李默道心堅如磐石,星辰歸墟輪回大道更是包容生死,駕馭終結,這極致的“寂滅”非但未能動搖他,反而讓他對自身大道的理解更加深刻。
“毀滅與新生,寂滅與輪回……看似對立,實則一體兩麵。”李默於行走中悟道,“我所執掌的歸墟,是秩序內的終結,是輪回的起點。而此地的寂滅,是秩序的破壞者,是終極的虛無……若要真正超脫,或許需理解,甚至……駕馭這份虛無?”
這個念頭一出,連他自己都感到一絲心驚。駕馭“終末之暗”?這想法何其瘋狂!但道途之上,本就是行逆天之事。
不知前行了多久,或許是一瞬,或許是萬年在此地時間已無意義),前方的景象豁然一變。
那無窮無儘的黑色法則之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絕對意義上的“空無”。
沒有光,沒有暗,沒有物質,沒有能量,沒有空間,甚至沒有“存在”這個概念。那是一種連“無”本身都不存在的狀態,是邏輯的終點,是認知的禁區。
而在那片“空無”的中心,懸浮著一物。
那是一塊約莫拳頭大小,通體呈現混沌色澤,表麵流淌著無儘生滅景象、卻又仿佛蘊含著一切起源與終結奧秘的晶體碎片。
它靜靜地懸浮在那裡,散發著微光,並非照亮什麼,而是定義著“光”的存在。它仿佛是這片“空無”的錨點,是“有”相對於“無”的證明。
李默眉心的星鑰,在這一刻發出了前所未有的、近乎歡欣雀躍的嗡鳴!熾熱的光芒透體而出,指向那塊晶體碎片。
最後一塊起源碎片!
果然在這裡!
然而,李默的目光卻並未完全被那碎片吸引。他的破妄星眸,死死地盯住了碎片下方,那片“空無”的深處。
在那裡,他“看”到了!
那並非實體,也非能量,更像是一種……活著的規則,一個龐大到無法形容、冰冷到凍結思維的意識集合體。它沒有具體的形態,卻又仿佛是一切形態的終結。它散發著與周圍“空無”同源,卻更加純粹、更加本源的氣息。
“終末之暗”……的本體?!或者說,是其核心意識?!
李默的心臟猛地一縮!他沒想到,竟然會在這裡,以這種方式,直接麵對這宇宙終極災難的源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意識似乎也“注意”到了李默這個不該存在的“異數”。一股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純粹的“抹除”意誌,如同無形的海嘯,瞬間跨越了“空無”,鎖定了他!
這股意誌之下,李默感覺自己的仙軀、神魂、大道,乃至“存在”這個概念,都在劇烈震顫,仿佛下一刻就要如同沙灘上的城堡般瓦解,歸於那片“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