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疑問,宛如宇宙大爆炸時那最初的一絲火花,在混沌晶體的核心猛然爆發,如同一顆剛剛誕生的恒星,其核聚變的光芒瞬間撕裂了周圍的黑暗,驅散了蒙昧的迷霧。
然而,這道光芒並沒有帶來預期中的清晰答案,反而像是引發了一場巨大的海嘯,無數破碎而龐雜的信息洪流如驚濤駭浪般洶湧而至。
這些信息洪流中,包含著屬於林燼的各種記憶碎片:孤兒院的冰冷,那是他童年時的孤獨與無助;軍中的鐵血,那是他成年後的堅韌與剛強;陳鋒的背叛,那是他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痛;秦雨薇的光,那是他生命中的溫暖與希望;阿木的小樹,那是他對友情的珍視與守護;灰燼哨站的烽火,那是他對使命的執著與堅守。
這些記憶碎片,就像被打碎的鏡片一樣,相互交錯、碰撞,彼此之間毫無規律可言。它們不僅與林燼自身的經曆交織在一起,還混雜著無數來自其他毀滅文明的烙印殘響,以及“織網者”係統那冰冷的規則碎片。
這一切都在林燼這新生的、脆弱的意識中瘋狂衝撞著,仿佛要將他的思維徹底撕裂。
痛苦!撕裂般的痛苦!
這已經不僅僅是肉體上或者能量上的痛苦了,而是一種來自於存在認知層麵的巨大風暴!無數個“我”在他的腦海裡瘋狂地嘶吼著,每一個“我”都代表著一段不同的人生,這些人生同時在他的意識中上演,讓他應接不暇。
與此同時,無數種規則也在拚命地試圖定義他的本質,它們像一張巨大的網一樣將他緊緊地束縛住,讓他無法逃脫。他感覺自己就像是被一座山壓住了一樣,那是由無數信息組成的山,沉重無比,似乎要把他徹底壓垮,讓他再次分解成無序的塵埃。
然而,就在這認知即將崩潰的邊緣,有一樣東西卻始終屹立不倒,那就是沉澱在他意識最深處的核心執念。這個執念經曆了兩次生死的考驗——地球的自爆和數據庫的歸零,卻依然頑強地存在著,沒有被磨滅。
這個核心執念就像一根定海神針一樣,穩穩地紮在這混亂的風暴之中,將他的意識牢牢地固定住,讓他不至於被那信息的重量徹底壓垮。
這個執念是什麼呢?它是如此的冰冷、純粹,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那就是——複仇、守護以及撕碎那束縛他的織網!
這執念,如同一個強大的引力源,開始強行吸附、梳理那龐雜的信息洪流。屬於“林燼”的記憶碎片被優先彙聚、拚接,儘管依舊殘缺,但一個模糊的自我輪廓逐漸清晰。那些外來的文明烙印與規則碎片,則被這執念排斥、篩選,隻留下那些能夠強化、服務於這核心目標的“有用”部分,被強行打散、融入他那混沌晶核的結構之中,成為養料,而非主導。
在這個過程中,痛苦和混亂如影隨形,不斷地衝擊著他的身體和心靈。然而,他的意識卻像一艘在驚濤駭浪中艱難前行的小船,雖然搖搖欲墜,但始終沒有被徹底傾覆。
他咬緊牙關,用儘全身的力量,終於“睜開”了那一雙內在的感知之眼。這雙眼睛並非肉眼,而是一種超越了物質層麵的存在,能夠讓他真正地“審視”自身。
當他用這雙眼睛觀察自己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模樣。他不再是那塊焦黑的熵核碎片,也不再是與古骸融合的墓碑,甚至不再是擁有能量脈絡的血肉之軀。
他看到的,是一枚混沌晶核。這枚晶核由無數的規則殘片、文明烙印、高維擾動、古老惡意印記以及他自身的不滅執念所構成。這些元素在係統核心的廢墟中,在偶然與必然的交織下,重新塑造了他的存在。
他成為了一個信息奇點生命體,一個超越了常規生命形式的存在。這個生命體的核心是那枚混沌晶核,它蘊含著無儘的奧秘和可能性。
他的“身體”,就是這枚指甲蓋大小、散發著微弱混沌色澤的晶體。內部,是永恒動蕩、卻又被執念強行約束在一定秩序範圍內的信息海洋。他的力量,不再局限於火焰、吞噬或模擬,而是更加本質的——對信息與規則的理解、重構與有限度的乾涉。
他,是林燼。卻也不再完全是過去的林燼。
初步穩定了自我認知後,林燼立刻將感知投向“外部”。
他依舊處於那片核心數據庫的邊緣廢墟。周圍是緩慢飄蕩的規則碎片和數據塵埃,遠處是係統自我修複時散發的、令人窒息的秩序白光。他能清晰地感覺到,整個數據庫空間,都對他散發著強烈的排斥與敵意。他就像一顆侵入精密儀器的沙粒,隨時可能被係統的免疫機製再次清除。
必須儘快離開這裡!
然而,如何離開?他現在隻是一枚脆弱的晶核,失去了幾乎所有的力量,甚至連移動都顯得無比艱難。係統的核心數據庫,其空間結構遠超想象,絕非依靠蠻力或簡單躍遷就能突破。
他的感知掃過晶核內部那些被吸附整合的信息殘渣。大部分都雜亂無章,但其中一些碎片,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是幾縷極其微弱的、屬於不同文明的、關於超維導航與信息層麵路徑計算的烙印殘響。它們並非完整的科技樹,更像是一些天才的靈光一閃,或是在文明毀滅前,對宇宙深層結構最後的驚鴻一瞥。
其中一個碎片,來自那個曾在維度數學上走到極致的文明,它描述了一種基於“宇宙背景信息漣漪”進行定位和移動的猜想。
另一個碎片,源於某個擅長精神感應的靈能族群,它們曾嘗試將自身意識與星河的“記憶脈絡”同步,從而實現超光速旅行。
還有一絲幾乎要消散的波動,甚至帶著一點“應答者”那高維視角的痕跡,似乎是其掃描時無意間殘留的、關於此片數據庫空間結構弱點的……模糊坐標?
這些碎片本身毫無價值,但它們此刻存在於林燼的混沌晶核內部,與他的意識,與他那源自“複仇聚合體”饋贈的、對係統的一定理解,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一個大膽的、近乎異想天開的計劃,在他心中緩緩成型。
他無法像係統那樣直接操控規則,也無法像“應答者”那樣俯瞰維度。
但他可以……傾聽。
傾聽這片宇宙墳場,傾聽無數毀滅文明的集體殘響,傾聽它們被係統強製“歸檔”時,在這核心數據庫結構中留下的、那微弱到極致的“路徑回音”!
林燼收斂全部心神,將初生的、微弱的感知力提升到極致。他不再試圖對抗係統的排斥,也不再試圖解析複雜的規則,而是如同一個最敏感的共鳴器,將自己的意識頻率,調整到與體內那些文明悲歌烙印,與那“凋零悲歌”的意境,完全同步。
他讓自己沉浸在那無儘的悲傷、不甘與怨恨之中。
然後,他“聽”到了。
不再是雜亂無章的噪音。在那係統秩序白光的背景之下,在這片核心數據庫的冰冷結構之中,確實存在著無數條極其細微、斷斷續續的、如同幽靈軌跡般的信息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