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體再次恢複了那吸收一切光線的黑暗與沉寂,仿佛它從來沒有被喚醒過,也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它靜靜地矗立在那裡,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讓人幾乎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
而林燼的最後一點意識碎片,在信息被完整複製後,終於失去了最後的支撐。就像風中的燭火一般,在瞬間被吹滅,徹底消散,融入了周圍崩塌的數據風暴之中。
至此,林燼的存在徹底消失了。他的意識、他的記憶、他的一切,都在這一刻化為了烏有。至少在“織網者”係統的核心數據庫層麵,名為“林燼”的異常數據,已被徹底清除,歸於虛無。
數據風暴仍在肆虐,係統核心遭受的重創難以估量。原始規則集合的扭曲可能導致未來無數紀元的文明判定標準發生未知偏斜;文明樹的斷裂意味著大量被毀滅文明的曆史記錄永久丟失;而契約烙印碎片如同病毒般侵入規則流,更是埋下了長期混亂的種子。
“織網者”係統,這個代表著絕對秩序的宇宙清道夫,迎來了自其誕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內部創傷。
而那個高維的“應答者”,在通過林燼這個“端口”短暫且劇烈地汲取了大量核心數據庫的混亂數據之後,仿佛是一頭饑餓的巨獸終於得到了滿足一般,它開始貪婪地吞噬這些數據。
然而,這種行為卻引發了一場可怕的規則風暴。核心數據庫中的規則被這股強大的力量衝擊得七零八落,原本有序的規則體係瞬間陷入了混亂。
而那個“應答者”,在遭遇了規則風暴的反衝後,其與林燼之間的鏈接也受到了嚴重的乾擾。原本穩定的連接變得時斷時續,仿佛隨時都可能徹底斷裂。
最終,在經曆了一番掙紮之後,那個“應答者”的身影緩緩地隱去,就像它突然出現時一樣,沒有留下絲毫痕跡,隻留下了一片被規則風暴肆虐過的狼藉景象。
時間在這一刻似乎失去了意義,不知過去了多久,也許隻是一瞬間,也許已經過去了永恒。
在那片林燼意識最終消散的區域,數據風暴逐漸平息,規則亂流也慢慢沉澱下來。然而,由於核心數據庫的結構在這場風暴中受到了嚴重的損害,這片區域的規則處於一種極其脆弱和不穩定的狀態,仿佛是一座搖搖欲墜的大廈,隨時都可能徹底崩塌。
就在這時,一絲微不可察的、與周圍崩潰環境格格不入的秩序波動,悄然浮現。
那是一段極其微小、但卻蘊含著某種自洽邏輯與存在韌性的信息結構體。它並非自然生成,其核心,隱隱帶著一絲……林燼混沌源核的微弱特質,以及那黑色立方體掃描複製時留下的、一絲冰冷的印記。
就仿佛,在絕對的毀滅與混沌中,借助了那古老惡意存在的“記錄”行為所殘留的一絲“信息錨點”,以及核心數據庫規則重構時產生的微弱“造化之力”,某種基於林燼存在信息的……殘響,或者說……印痕,正在被動的、無意識的……重新凝聚。
它沒有意識,沒有記憶,沒有力量。它隻是一個空白的、脆弱的、由混亂規則中偶然誕生的、帶著特定信息特征的……結構雛形。
像是一張被焚毀的照片,在灰燼中,依靠相紙本身的化學物質和偶然的環境因素,勉強重新顯現出了一個極其模糊的輪廓。
這片重構中的核心數據庫,暫時陷入了一種詭異的“靜默”。係統的自我修複機製在全力處理更宏觀的結構損傷,無暇顧及這個在規則廢墟角落悄然凝聚的、微不足道的“印痕”。
這個“印痕”,這個林燼存在的最後回響,在脆弱的數據流中緩緩沉浮,吸收著周圍逸散的、無主的規則碎片和信息塵埃,極其緩慢地、無意識地鞏固著自身那微不足道的結構。
它能否真正“複活”?即便複活,它還是“林燼”嗎?還是隻是一個承載著林燼信息的、全新的、空洞的容器?
那黑色立方體記錄下林燼的完整信息,目的何在?是隨手為之,還是彆有深意?
“織網者”係統遭受如此重創,它會如何反彈?那個被暫時擊退的“應答者”,是否會卷土重來?
所有的答案,都隱藏在這片尚未平息的規則廢墟,以及那重新閉上“眼睛”、仿佛在醞釀著什麼的黑色立方體之中。
而在那遙遠的、被係統標記為“待清理”的星域,地球所在的方向,秦雨薇守護的光繭,阿木化作的小樹,雷浩建立的哨站……時間的流逝似乎並未因係統核心的這場劇變而停止。
他們並不知道,那個曾立誓要撕碎織網的男人,剛剛在宇宙的“心臟”部位,完成了一次何等壯烈而詭異的……“自殺”與“印痕殘留”。
希望的星火,似乎已然熄滅。
但在絕對的死寂與虛無中,那最初的重生,又何嘗不是源於一次不可能的……殘響?
那脆弱的印痕,在數據廢墟中,無意識地,吸收著一絲遊離的、帶著微弱地球氣息的……信息塵埃。
命運的紡錘,在斷裂之後,其線頭,似乎又被某種無形的力量,輕輕拾起。
是走向新的編織,還是徹底的散落?
無人知曉。
喜歡重生回到末世燼途請大家收藏:()重生回到末世燼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