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冬,四季輪回,花開花落,十幾個寒暑悄然流逝。
時間轉眼間,來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冬,也就是公元1719年初。
這些年裡,發生了很多事,用兩字形容,就是準備。
此時,張王村周邊到處被白雪覆蓋。
這天一早,村南頭靠近茨河的大堤上,有十幾個大半橛子在火堆旁那忙活著。
“老大,你這牛犢子從哪弄的,這也老香了。”
“是的昂,老大,你這從哪弄的啊,能吃嗎?”
“對對對,能吃不?”
“.........”
坐在火堆旁,烤著牛肉的十幾個半橛子,時不時向不遠處一位遙望遠方的青年詢問著。
一位氣宇軒昂的青年聞言,沒有回頭,而是繼續遙望著遠方,淡淡回了句:“這你們彆管了,大膽的吃吧,把牛肉做好些。”
“得嘞,老大你瞧好吧.........”
青年不是彆人,正是康熙三十九年,穿越而來的楊正。
此時的楊正,沒有什麼心情注意一旁的十幾個半橛子,現在他的內心很複雜。
有激動,也有擔憂,也有害怕。
“是時候了嗎?”
楊正自問了下,腳下卻不自覺的挪動起來,一步一步往前走著。
十八年啊!
人生能有幾個十八年!
穿越哪裡不好,怎麼就穿越來了大清。
大清就大清了,怎麼就不直接去到明末。
或者說三藩時期。
哪怕一百年後,那個時候也好啊!
可怎麼就直接來了麻子哥這個時候。
這可是八旗武力最鼎盛的時候啊!
難道真是那天在鐘山,一直聽到“三百年”這個詞,剛好打雷喊了句“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就應驗了?
李大本事曾說過,腦後有奇骨,天生就是帝王的命。
自己兩世為人,腦後都有奇骨,天命所在。
也許真是自己有這命吧!
他老朱都能開局一個碗,成了帝王。
自己這,怎麼說也是長輩健在,兄弟姐妹一大堆,不比他差。
人多,有好有壞。
顧慮太多,不能想怎麼乾就怎麼乾。
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句話永遠都是真理。
也許老天爺真是要讓自己來到這裡,專門給了副好身體,雖說沒有達到超人的級彆,那也是百萬中無一。
記憶超強,熟讀幾遍書本,就能記下,後世看過的很多好東西,稍微花點時間都能回憶起來。
身體素質,練了十八年,還是沒有摸著上限。
一歲的時候就能說話,特彆是說出了要讀書,嚇壞了家裡人。
但老太爺不知什麼原因竟然答應了,還從床底拿出了本《周易》。
這還是祖輩留下來,家裡唯一的一本書。
學了一個月,識千字,又一次嚇壞了家裡人。
可惜老天總是捉弄人,不到兩歲時,老太爺去世。
可從那天,家裡人取了楊正這個名字,和前世小名一樣。
從此,有求家裡必應。
所以,三歲熟讀《周易》後,五歲就開始準備反清計劃,平常還時不時和家人討論種地的事,一點點提高畝產。
八歲的時候,騙家裡跟一位老道士學了不少知識,精通算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