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楊正說的那樣,經過這羅山一戰,可以說是給護民軍發展開了個好頭。
雖說這一場仗,輕騎兵連有六人死去,二十六人重傷,三十八人輕傷,整整傷亡近一半。
可不得不說的是,通過這樣一場野戰,輕騎兵連不再像以前那樣,隻能打打秋風,掃蕩收割下人頭,而是真正變成了一支鐵騎。
一支所向披靡,麵對數倍敵人而不懼的鐵血狼騎。
有著這樣的底子在,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成千上萬位死神,無情的收割鐵杆莊稼。
而這不光輕騎兵連有這樣的變化,步兵營、工兵營、神槍連同樣慢慢接近鐵軍。
打贏這樣一場戰,收獲的物資數量也是不用多說,甲胄、火繩槍、戰馬,都是以百來算。
按照綠營的編製,組建一支三千人的槍炮騎合成團,那也是沒問題。
但對於此,楊正還是有些不滿足,依然想趁著這個機會,繼續擴大戰果。
羅山大戰後,楊正直接命令待在信陽的楊大強、徐長風二人,帶領步兵一營、飛虎營,輜重營,來上一場武裝越野。
向西北經桐柏縣、唐縣,然後再往南過棗陽、隨州、應山,最後到達大悟山會師。
另一邊,楊正則是帶著近衛營趕回宣化店鎮,組織步兵三營、五營,向南出發。
說實話,自正月初二護民軍大軍進駐宣化店、豐家店、黃陂站後,還從未繼續南下過。
一直都是老老實實待在豫東南地區,也就是汝寧府、光州一帶行動。
這樣做,也是楊正不想一次得罪那麼多清廷官員,省得人家湖廣總督派大軍圍攻。
但現在不一樣了,如今河南綠營體係直接被打垮,官府體係接下來多半也會被收元教搞的亂七八糟。
如此情況下,大清要在河南組織起一支大軍圍剿楊正,多半很難。
最好的做法,就是從直隸調兵來,但這不到萬不得已,京畿之地大軍肯定不能隨便動。
哪怕動,也隻能調派少數精銳兵力。
所以,這剩下的選擇,就隻有從湖廣、江淮之地調兵。
而這最大可能來兵之地,就是湖廣。
沒辦法,誰讓靠的近呢!
隻要了解大彆山所處位置和大清八旗、綠營軍事部署,對於這樣的軍事調動安排,還是能推測出來。
而這對於楊正來說,不算什麼難事。
所以這既然推測出麻子哥等人下一步會如何做,楊正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帶兵南下漢陽府、黃州府,也是為下一場大戰做準備。
話說回來,楊正帶兵沿著灄水一路南下,不得不說那是輕鬆的不得了。
雖說是第一次南下,可關於楊正打土豪劣紳、分田分地,建立農民村會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方圓千裡之地。
湖北漢陽府、黃州府等地,與豫皖兩省之地一樣,每個縣每個鄉鎮,都有百姓自發拿起鋤頭建立村會。
當護民軍大軍經過小河溪鎮、河口鎮、上新集、灄源鄉等地,各個村鎮的百姓歡天喜地迎接著楊正。
最主要這迎接,不單單是站著喊口號,而是家家戶戶都有人帶著吃的喝的,歡迎楊正和護民軍。
這樣的場景,要是楊宗義看到了,非得氣的跳出來。
可對楊正和護民軍戰士們來說,就頭疼了。
老百姓這般好意,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無奈之下,楊正也隻能花銀子買些糧布肉送回去,再讓部分戰士們幫老百姓乾乾農活,挖水渠,減輕老百姓負擔。
這天,楊正在河口鎮外,陪著鄉親們有說有笑挖著水渠時,就看到步兵三營營長石傑和副營長郭永興眉頭緊皺著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