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黎賀好奇的眼神,他麵前的信陽戶房書辦見怪不怪了。
戶房書辦咳了咳,微笑的提醒道:“這位公子,你是要辦文書落戶,還是開通行證明?”
“若是落戶的話,先和你提前說,在這裡辦了文書,就是入了信陽的戶。”
“你若想要更改其他縣,就得等頒布政策了。”
黎賀連忙回神,不好意思抱了抱拳道:“抱歉兄台,黎某一時分神了。”
“感謝兄台提醒,黎某明白。”
戶房書辦微微點頭:“無妨,先不用客套了,辦正事要緊,先說說你來我護民軍治下,是過路,還是落戶?”
“是,多謝兄台。”
黎賀再次抱了抱拳,“黎某想問,若是先辦理通行證明,這之後能否再落戶?”
“可以再落戶,到時你也可以到護民軍治下其他縣落戶。”
“好,多謝兄台告知,黎某就先辦理通行證明。”
“說下信息。”
黎賀嗯了一聲,緩緩道,“黎某,姓是黎明的黎,名賀,字證平,河南汝州寶豐縣南城人,有一妻子趙秀娘,大兒黎成,二女黎瑤。”
書辦一邊記,一邊詢問確認,待記錄好信息後,輕輕吹乾紙上的墨水,把紙遞了過去。
“公子先過目下信息有沒有問題。”
黎賀點了點頭,接過看了一眼,沒有問題,遞了回去。
書辦接下,重新抄錄一份備份後,抬頭微笑看著黎賀。
“看公子談吐,學識不低,想必是有功名在身。”
“沒有想過說加入護民軍?某一差事?”
黎賀聞言,抱了抱拳:“不瞞兄台,黎某是有秀才功名在身。”
“真是秀才?”
“是。”
聽到是,書辦頓時激動了起來。
彆看秀才隻是考中科舉三關就能獲得的功名,很難當上官,隻能當吏。
可秀才的身份,在百姓當中那也是了不得。
為什麼這麼說,那也是大清搞的科舉冷籍製度。
祖上三代內,若沒有參加科舉,考中功名的人,那你就沒有機會繼續考科舉。
當然,也不是說百分百不能考,畢竟任何製度都會有漏洞的。
但是呢,能鑽漏洞的人,也不是你想就能行。
所以,話說回來,冷籍製度的製定,就是為了讓沒有讀書識字的人,子子孫孫都不要讀書識字。
這樣做,不單單是為了限製教育,禁錮百姓思想,也是給那些鄉紳世家更好的發展空間。
就如某張家,某劉家,清朝不到三百年的曆史,出了上百位舉人以上的讀書人。
這要是放在明朝,壟斷科舉的世家可就少見了。
回過頭來說,能考中功名的,基本上都是鄉紳世家出身。
而這鄉紳世家,天然的就跟護民軍敵對。
願意大老遠跑來護民軍的,說來就沒幾家。
畢竟真要投靠,好好的不去找人家大明討虜大元帥高成,找你楊大帥乾什麼。
再說了,還有其他大大小小起義軍。
所以,黎賀的到來,不僅讓麵前的戶房書辦激動了下,就連旁邊其他人都側目看來。
看著周圍投來的目光,黎賀皺了皺眉,疑惑道:“兄台,黎某是秀才是有什麼問題嗎?”
戶房書辦聞言,連忙回神笑道:“沒有問題,隻是黎秀才前來我護民軍治下,不準備某一差事嗎?”
“不瞞兄台,黎某想走一走,親身試試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沒想到黎秀才誌向甚是遠大,在下佩服佩服。”
“不敢當不敢當。”
“那在下就祝黎秀才找到人生方向,若他日想入我護民軍謀一差事,可隨時到衙門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