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鄂那海每一次來見楊正,都是一回痛苦的回憶。
不管是被楊正拿捏欺負也好,還是看到護民軍治下老百姓過的日子也好,都是鄂那海不想看到的。
可不管他再怎麼不想看到,也得用心看到。
沒辦法,其他探子有去無回,而他帶著的使者隊伍,卻能安全行走在幾方地盤。
所以,他不擔著收集情報任務,那誰來?
當然,他能看到的,自然也是楊正想讓他看到的。
有句話說的好,敵人的潰敗,往往是先從內部開始。
當清廷內部開始為了滅掉楊正,而去研究楊正的弱點時,那清廷也離滅亡不遠了。
以民心為主的隊伍,又何來是三兩招能滅的?
除非說,康熙也學楊正,或者是胤禛胤禩來改革。
但有沒有那個魄力,就尚未可知了。
反正楊正現在是不斷的進行改革,農業、商業、工業、軍事方方麵麵進行調整。
收集信息,總結經驗,製定政策,開會執行。
當然,現在更多的還是處於收集總結。
如今自正月初來到宣化店鎮,到現在六月初,也過去了半年,楊正手底下的人才也越來越多,治理地方也要逐步開始起來。
不然地方不發展好,老百姓不富足,收不到稅,護民軍難以擴大。
宣化店軍政衙門,大帥辦公室。
正處理公務的楊正,看到三個月前,在汝寧府汝陽縣收下的文人葉雨時,抱著文件一臉喜色走進來,他就知道自己安排的工作有了好消息。
“雨時,看你這麼高興過來,是不是有好消息?”
葉雨時上前恭敬行了一禮,笑道:“回大帥,你交給屬下的工作,屬下已和團隊初步整理了一套方案,請你過目。”
“嗯,很好,說說你們的方案。”
“是。”
葉雨時點了點頭,緩緩打開手裡的文件,念道:“大帥,關於商稅的收取,屬下和團隊查閱曆朝曆代資料,以及走訪民間,定下如下方案。
首先以商品的流通性、需求性、生產性,分為生活必需品、生活選用品、生活奢侈品三類。
生活必需品,顧名思義,老百姓生活必需用到的物品,以食物為主,糧、油、鹽、醬、醋、菜、肉。
生活選用品,老百姓生活上需要使用時可選用,但不是必需的物品,如藥、糖、茶、布、棉、酒、紙、墨、筆。
奢侈品,老百姓生活上不使用也不影響生活的物品,如染料、綾羅綢緞、皮革紡織品、金銀珠寶、瓷器。
按照以上三類定義,總計收稅商品有八十一個。
因商品售賣流通,由往來行商運輸到某地,或是本地百姓生產售賣,則把商稅分為住稅、過稅兩大稅種。
因我軍目前未與他國進行貿易,所以暫未定下關稅。
又因商品的種類和重要性,及特性不同,兩大稅種細分成貨物稅、糧稅、鹽稅、礦稅、店稅、水陸稅六類稅種。
根據屬下和團隊走訪調查收集,目前製定六類稅種,一百二十八個稅目。
然後屬下和團隊根據大帥的指示,以減輕老百姓負擔,讓老百姓買的起,賣的起為準則,定下一百二十八個稅目稅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