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先生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晚生隻好如實回答了。
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然而,當今聖上雖有君王之名,卻無君王之實。朝廷腐敗,民不聊生,天下大亂。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奸臣弄權舞弊。如此下去,國將不國,陛下的龍椅也坐不穩了。這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陛下既位初年,有平定天下,治匡山海之誌,鏟除積弊,煥然與天下更始,然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矣,一意玄修欲長生,錯用智於群臣,嚴嵩父子二十年把持朝政,小人道長,君子道消,何也?
陛下出身民間早年知天下百姓辛苦故能堅持政務,那是眾正盈朝人以言嘉靖中心,久在宮中百姓辛苦不知,以為自己一勞永逸百姓生活很好,於是大行土木,怠慢政務。“徐閣老和您曾多次上疏直言,勸陛下迷途知返,可惜都如石沉大海。如今首先要將嚴嵩除去,然後整頓朝綱。若陛下能廣開言路,任用賢臣,重振朝綱,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否則,大明朝隻能等待後世之君了。”申時行一臉悲憤地說道。
張居正聽後,心中暗自感歎。他深知申時行所言不假,但要改變現狀又談何容易?如今的朝堂之上,黨派紛爭激烈,各方勢力盤根錯節,要想推行改革實屬不易。
“老師,你我身為臣子,當以忠君報國為己任。縱使困頓艱難,亦當砥礪奮進。我有一物或可影響君王。”申時行堅定地看著張居正,眼中閃著光芒。
“何物?”張居正聞言,頓時來了興致。
申時行微微一笑,從懷中掏出一本小冊子,遞給張居正。
“這是……”張居正接過冊子,翻開一看,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原來,這是申時行在新手大禮包中開出的帝鑒圖說。
“此乃學生之拙作,還望老師指點一二。”申時行謙遜地說道。
張居正仔細翻閱著冊子,越看越覺得心驚。這裡麵的許多觀點和他不謀而合,甚至有些想法更為深刻。
“申時行,你此書若能呈於陛下,必能有所作為。”張居正感慨道。
“隻是……如今陛下沉迷修道,又豈會在意此書?”申時行無奈地歎了口氣。
張居正沉默片刻,緩緩說道:“無妨,我們可先在此謀劃,待時機成熟,再將此書呈上。如果皇帝無意於些,也可以呈現於後世之君。”
"對了,皇上明天要召你,你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將《帝鑒圖說》獻給皇帝。"(恩榮宴後第二日,皇帝親賜狀元冠帶朝服一襲,每名進士賜寶鈔五錠。自此成了“天子門生”。)
好的,晚生記得了,對了晚生還有一首曲子獻於老師。
張居正微笑著點了點頭,他對申時行的才華和見識頗為讚賞。“哦?何曲?”申時行輕撥琴弦,婉轉悠揚的曲調如潺潺流水般流淌而出。
幾載風雪卷刃,朔風同孤晝。
……
曲罷,張居正不禁拍案叫絕,“好曲!此曲猶如天籟,令人陶醉。”
“謝老師誇獎。此曲名為《太嶽公小曲》,晚生特意為老師而奏。”申時行恭敬地說道。
張居正微微一笑,“賢契有心了。不過,此時此刻,我更關心的是如何拯救這大明江山。縱意而歌,玉懷堪北鬥,河山萬裡願與君同守。”
兩人相視一笑,目光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期許。
恩師你好好休息注意身體,您是要肩兩京十三省的人,天下蒼生就在您的心中。
次日,申時行奉命進宮覲見皇帝。他懷揣著《帝鑒圖說》,心懷忐忑地來到禦前。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喜歡穿越大明之我是首輔請大家收藏:()穿越大明之我是首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