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道……屯田……”每一項,都是千頭萬緒,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最合適的人去執行。蔣琬忠心為國,處事公允,可主持大局;董允剛直不阿,鐵麵無私,可掌監察吏治;費禕心思縝密,長於理財,可總理財貨通商;薑維,未來相父的衣缽傳人,年輕力壯,深諳兵法,是未來強兵和情報網的不二人選此時尚未歸降);李嚴,雖然與相父有隙,但其在永安經營屯田卓有成效,管農業水利確是一把好手;馬忠在南中恩威並施,深孚眾望,打通商路、推行歸化非他莫屬;王平持重穩健,守漢中門戶,可保後方無虞;蒲元,當世頂尖的冶鑄大師,神刀驚世,精兵利器之鑄造,舍他其誰?還有華佗的徒弟李常,醫術精湛,建立醫官體係、編撰藥方集的重任,可托付於他……
曆史上這些留下名字的人物,此刻在他構想的龐大政策鏈條上,都找到了屬於他們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如何協調他們?如何化解可能的矛盾?如何讓他們各展所長,形成合力?這又是一盤需要精心布置的大棋。
如何能提高那些“關鍵”的技術呢?這需要時間和科學技術的積累。當下能夠嘗試的,無非幾種:
火藥:僅限爆破開礦朱提銀礦為首要)和守城專用火罐如守城用的“猛火油櫃”添加火藥增強威力)。配方先按照硝七成八:硫磺一成二:木炭一成的比例配製,必須嚴格保密,由最可靠的皇家工坊如將作監內設秘坊)小規模生產,生產和使用人員嚴格篩選,終身監控。威力可控,確保可控、可防。
雕版印刷:隻用於官方文書邸報、政令)、實用技術手冊《區種法》、《農桑輯要》簡化版、基礎醫方、水利圖說等)。絕不觸碰儒家經典、史書、諸子百家著作,避免對思想領域造成不可控的衝擊。雕版由朝廷嚴格控製,民間嚴禁私刻。
曲轅犁:結構清晰,省力效果顯著,但本質上仍是畜力牽引,對農耕社會的衝擊相對可控。先在皇莊、官田和部分軍屯試點,以實際增產效果吸引民間效仿,輔以官府少量補貼或借貸牛力推廣,避免強製命令引發抵觸。
其他技術:如改進紡織工具、水利器械等,均以提升效率、改善民生為目標。
“養鋒……”劉禪喃喃自語,布滿血絲的眼睛盯著竹簡上密密麻麻的刻痕,手指無意識地劃過那些凝聚了他全部心血的文字,“十年磨一劍……相父,您這把為漢室鍛造的絕世寶劍,需要時間淬火,需要國力滋養鋒芒啊!”這個名字——“養鋒”,寄托了他所有的期望,凝聚了他對未來的全部構想,也宣告了他為季漢選擇的道路——藏起鋒芒,忍耐蟄伏,厚積薄發,以待天時!
當最後一個字,帶著刻刀的力度和墨汁的浸潤,深深地烙印在竹簡之上,劉禪感到一種虛脫般的、排山倒海的疲憊瞬間席卷全身。仿佛支撐了他三天三夜的那股精氣神,隨著這最後一筆的完成,被徹底抽乾了。他身體晃了晃,幾乎要癱軟下去,扶著冰冷的案幾邊緣才勉強站穩。然而,在這極度的疲憊之下,一種前所未有的、近乎剔透的清醒和磐石般的堅定,卻在他心底清晰地升起。他放下沉重的刻刀和沾滿墨跡的筆,長長地、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仿佛要將這三天三夜積壓在胸腔裡的所有重負、所有焦慮、所有迷茫,都隨著這口氣徹底呼出體外!
窗外,那下了不知多久的、仿佛永無止境的雨,不知何時,竟悄然停歇了。一縷微弱的、帶著試探意味的晨光,如同金色的利劍,艱難地穿透了厚重如鉛的雲層,恰好投射在靜室緊閉的雕花木窗欞上,在室內冰冷的地麵上投下一片朦朧而溫暖的光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縷微光,刺破了連日的陰霾,也像極了他心中艱難燃起的那一點微小卻無比堅韌的希望之火。
他拿起那份凝聚了靈魂、承載著未來的竹簡。它沉甸甸的,其重量遠超紫檀木本身,仿佛捧著的不是竹片,而是整個蜀漢江山的命運。《養鋒十策》——這便是這份綱要的名字,是他嘔心瀝血、在曆史和未來的夾縫中為季漢尋得的續命良方,更是他向殘酷命運擲出的第一份決絕戰書!
最後,他提起那支筆鋒已有些磨損的毛筆,飽蘸濃墨,在另一片特意留出的、潔淨空白的竹簡上,開始書寫。這一次,落筆的稱呼不再是“兒臣”或含糊的“我”,而是那沉甸甸的、代表著最高權力與責任的——“朕”
這是一個皇帝的正式表態,更是一份不容推卸的擔當:
“相父諸葛丞相鈞鑒:朕近觀相父夙夜憂勤,誌圖中原,殫精竭慮,奮不顧身,朕每思之,感佩五內,亦痛徹心扉。然連年征伐,府庫日虛,民力疲敝,十室九空。朕每覽州郡奏報,見流民失所,餓殍載道,鬻兒賣女者不絕於途,未嘗不中夜驚起,涕泣沾襟!此非盛世之兆,實乃危亡之機也!今朕鬥膽,殫精竭慮,草擬《養鋒十策》於後。此策,非忘先帝托孤之重、興複漢室之誌,實欲效勾踐臥薪嘗膽之故事,積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之力,鑄不世之基,養破天之鋒!伏望相父暫息雷霆之威,細察此策之詳。此非怯戰苟安,實為謀萬世之強!社稷存亡,黎民休戚,儘係於此。懇請相父,為國珍重,為天下蒼生,三思!三思!”
靜室那扇隔絕了內外三天三夜、沉重無比的木門,終於在第四天的清晨,被緩緩推開。
一直守候在門外、幾乎寸步不離的黃門侍郎董允,立刻挺直了疲憊的身軀,快步上前。當他的目光觸及門內走出的劉禪時,整個人如遭雷擊般,猛地定在原地,臉上瞬間寫滿了難以言喻的震驚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敬畏!
眼前的皇帝陛下,臉色蒼白得如同大病初愈,那是三天不眠不休、心力交瘁留下的深刻印記。眼窩深陷下去,顴骨也因此顯得異常突出,仿佛刀削斧劈一般。原先合身的那件素色深衣,此刻穿在身上竟顯得有些空蕩,寬大的衣袖和衣擺,更襯得他身形單薄。然而,董允敏銳無比地感覺到,陛下身上有些東西,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那常常在不經意間流露出的、帶著幾分茫然、幾分依賴、甚至幾分怯懦的孩子氣,仿佛被這三日三夜地獄般的苦思冥想,徹底磨礪掉了,連一絲痕跡都未曾留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靜如千年深潭般的氣質。那潭水表麵波瀾不驚,深處卻蘊藏著無法測度的力量。
最震撼董允的,是陛下的那雙眼睛。雖然布滿了熬夜留下的猩紅血絲,卻異常地明亮!銳利!堅定!如同在熔爐中千錘百煉後驟然淬火的精鋼,閃爍著一種冰冷、堅硬、不容置疑的光芒!那目光掃過來時,董允甚至感到皮膚微微刺痛。那裡麵蘊含的,不再是迷茫和猶豫,而是一種無比清晰的意誌,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絕,一種扛起千鈞重擔也要咬牙前行的決心!一種……近乎先帝劉備在決定背水一戰、爭奪漢中時,才偶爾流露出的、屬於真正雄主的沉穩與魄力!更讓董允心驚的是,那眼神的最深處,似乎還多了一絲他完全看不懂的、深邃得如同經曆過千百年滄桑的複雜意味。那不是少年人該有的眼神。
“陛下……”董允壓下心頭的驚奇,深深躬身行禮,聲音因激動和震撼而微微發顫,裡麵充滿了難以掩飾的關切。眼前的陛下,讓他感到一種強烈的陌生感,仿佛脫胎換骨。但這陌生感之中,卻又莫名地滋生出一股令人心安的、磐石般的可靠。
劉禪的目光並未在董允身上過多停留,而是越過他,投向更廣闊的殿外。
雨後的天空,依舊被厚厚的鉛灰色雲層覆蓋著,顯得陰沉而壓抑。然而,庭院之中,那些被連綿春雨徹底洗刷過的草木,無論是低矮的苔蘚,還是高大的喬木,都呈現出一種近乎刺眼的、蓬勃欲滴的青翠!葉片上殘留的水珠,在微弱的天光下閃爍著細碎的光芒,透著一股頑強不屈、掙紮向上的勃勃生機!
這濕潤的空氣,這倔強的生機,是屬於這個時代的。
他深深地、貪婪地吸了一口這帶著泥土腥味和草木清香的、微涼的空氣。胸中那積鬱了三天三夜的、如同磐石般的沉重鬱結,似乎被這清新的氣息衝開了一絲縫隙。他不再是那個加入了“片段”記憶的旁觀者或預言者。
他是季漢的皇帝!
他是劉禪!
“備輦。”劉禪的聲音響起,不高,卻異常清晰、沉穩,每一個字都像經過精心錘煉的鋼鐵,帶著一種不容置疑、不容違抗的力量,“去丞相府。”
董允的心臟,如同被重錘擂擊,猛地一縮!丞相府?相父諸葛亮此刻正在千裡之外的漢中軍營,日夜操勞軍務!丞相府裡隻有一些處理日常事務的留守屬官。陛下在這個時候,拖著如此疲憊不堪的身體,要去一個沒有丞相的丞相府?這是何意?
無數的疑問瞬間湧上董允的心頭,但他甚至不敢讓這些疑問在臉上停留片刻!因為陛下身上散發出的那種沉靜如水卻又銳利如刀、帶著決斷千裡的氣勢,形成了一股無形的強大威壓,讓他本能地感到敬畏,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和質疑!
“唯!臣遵旨!即刻安排!”董允再次深深一躬,幾乎將額頭觸到冰冷的殿磚,聲音因為緊張而有些發緊。他轉身,幾乎是跑著去傳達這道非同尋常的旨意。陛下的眼神,讓他毫不懷疑,此刻任何一絲拖延,都可能引來雷霆之怒。
劉禪的目光,最後落回手中那卷沉甸甸的竹簡上。《養鋒十策》的墨跡在微弱的光線下,仿佛有生命般流淌。去丞相府,不是去找人,而是一個象征:他要在這相父意誌曾經盤桓、如今依然回蕩的地方,正式開啟這場關乎國運的變革。下一步,這承載著生機的竹簡,必須穿越秦嶺的阻隔,送到漢中軍營,送到相父的手中。一場無聲的、卻可能撼動整個時代的風暴,正隨著這扇門的推開,悄然拉開了序幕。
喜歡強漢之墨色如血請大家收藏:()強漢之墨色如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