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洛下烽殘_強漢之墨色如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7章 洛下烽殘(1 / 2)

兗豫秋深草木殘,故都瓦礫泣銅駝。

張公綏撫安流庶,華叟籌謀複雒河。

子布棲遲辭紫綬,幼節孤忠守碧灘。

西陵鼓角終成燼,天下車書漸欲同。

原魏國腹地,兗州,陳留郡。

深秋的風卷過廣袤的中原大地,帶著刺骨的寒意和劫後的蕭索。官道兩旁,昔日的良田沃野,如今隨處可見荒蕪的田埂、焚毀的村落殘骸,以及被野草半掩的白骨。烏鴉聒噪著,在枯枝與斷壁間起落。一隊盔明甲亮、旗幟鮮明的蜀漢騎兵,護衛著幾輛樸素的馬車,在坑窪不平的道路上緩緩前行。衛將軍張翼端坐於當先一輛馬車的車轅旁,並未入內避風。他麵容沉毅,目光如鷹隿般掃視著沿途的破敗景象,濃眉緊鎖。

馬車內,氣氛凝重。原魏國太尉華歆,這位須發皆白、名滿天下的老臣,身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舊儒袍,閉目端坐。他身旁是原魏國尚書令陳群之子陳泰,以及幾位同樣神情複雜、沉默不語的原魏國中層官員。他們是張翼此行"征辟"的隨行幕僚,協助處理地方事務。

"華公,"陳泰年輕些,終究沉不住氣,看著窗外淒涼的景象,低聲打破沉默,"蜀漢......真能收拾這殘局嗎?司馬懿雖死,其子侄多人據聞已逃往遼東,依附公孫淵,其舊部在河北、青徐之地,豈能甘心?且流民遍地,盜匪蜂起,糧秣短缺......"

華歆緩緩睜開眼,那雙閱儘滄桑的眼眸深處,是深沉的憂慮,但語氣卻異常平靜:"司馬氏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遼東苦寒,然公孫氏久據一方,未必不能為其提供喘息之機,此確為大患。然......"他話鋒一轉,目光透過車窗,望向遠處正在荒地上艱難翻土的零星農夫,"張翼此人,沉穩乾練,非一味嗜殺之輩。其行"三品九階"之製,意在安撫,分化魏臣。開倉放糧,招撫流民,亦是當務之急。至於司馬餘孽......"華歆的聲音低沉下去,帶著一絲決絕,"若其敢複起為禍,老夫縱已老邁,亦當執筆為刃,斥其不臣,正天下視聽!為蒼生計,此身何惜?"

此時,車隊經過一片相對"熱鬨"的區域。路邊新設的粥棚冒著熱氣,蜀軍士卒持戈維持秩序,衣衫襤褸、麵黃肌瘦的流民排著長隊,眼神麻木中透著一絲對食物的渴望。幾名蜀漢文吏坐在簡陋的木案後,正為一些願意登記入籍的流民記錄姓名、籍貫、原職業、有何手藝。

張翼示意車隊暫停。他跳下車轅,大步走到登記處。一個負責的小吏連忙起身行禮:"將軍!"

"今日登記入籍者幾何?願返鄉墾荒者多少?有一技之長者幾人?"張翼的問題直指核心。

"回將軍,自布告貼出,今日已有三百七十一人登記。願返鄉者約六成,皆已發放路引、三日口糧及少許墾荒種子。有一技之長者四十三人,木匠、鐵匠居多,也有幾位通曉文墨的落第書生和一位懂些粗淺醫道的鈴醫,已另行登記造冊,準備推薦給各郡縣工曹或醫署。"小吏回答得條理清晰。

張翼點點頭,目光落在隊伍中一個身材高大、骨架粗壯、眼神卻有些呆滯的漢子身上。他走過去問道:"壯士何處人?有何打算?"

那漢子有些畏縮,訥訥道:"小......小人王鐵柱,東郡......濮陽人。原......原是夏侯將軍......呃,夏侯惇將軍部下一屯長......家裡......早沒了。除了打仗、種地,啥也不會......官爺說,願意去邊地屯田,給地,給牛......小人......小人想去隴西......"他聲音越說越低,帶著對遙遠邊地的茫然和對新生活的最後一絲希冀。

"隴西屯田,辛苦,但有地就有根,好好乾,朝廷不會虧待墾邊之士。"張翼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帶著鼓勵。他又看向旁邊一個穿著破爛儒衫、形容枯槁的中年人:"先生呢?"

那書生模樣的人苦笑一聲,拱了拱手:"在下李默,潁川寒士,屢試不第......略通算學、文書。聽聞......聽聞蜀中新朝,欲開科舉,廣納賢才......在下......想去成都碰碰運氣,總好過餓死溝渠。"

眼中閃過一絲微弱的、不甘熄滅的文人光芒。

"有才學,自有報國門。"張翼肯定道,隨即環視流民,聲音洪亮,"陛下有旨:凡願入籍歸化者,皆為大漢子民!官府助爾等安家落戶!願墾邊者,授田貸牛,三年免稅!願務工者,依才安置!有冤屈者,可至各郡"察冤使"處申訴!朝廷必還爾等一個公道!然"他語氣陡然轉厲,殺氣凜然,"凡嘯聚山林,為禍鄉裡,劫掠商旅行人者,殺無赦!凡勾結司馬餘孽,圖謀不軌者,夷三族!何去何從,爾等自擇!"

恩威並施的話語在流民中引起一陣騷動。登記的速度明顯快了起來。華歆在車內默默看著這一切,對陳泰低語道:"看見了嗎?收其田畝以安其身,開其仕途以收其心,明其賞罰以立其威。此乃長治久安之基。張翼此行,非僅為平亂,更在播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日後,車隊抵達殘破的洛陽城郊。夕陽的餘暉無力地塗抹在斷壁殘垣之上,烏鴉成群,更顯淒涼。張翼與華歆等人登上一處高坡,俯瞰這座曾經無比輝煌、如今卻滿目瘡痍的帝都。

"司馬懿火燒洛陽,此仇此恨,百世難消!"一名原魏國官員看著故都慘狀,忍不住悲憤出聲,老淚縱橫。

華歆沉默良久,蒼老的麵容在暮色中更顯滄桑。他緩緩開口,聲音帶著曆史的沉重和一種超越仇恨的清醒:"火焚帝都,司馬氏之罪,罄竹難書。然......洛陽之殤,亦是魏室失德,權臣坐大之果。新朝初立,百廢待興,與其沉湎舊恨,不如......"他轉向張翼,目光炯炯,"張將軍,老夫不才,願向陛下與丞相進言:重修洛陽,非為奢靡,實乃定鼎中原,凝聚人心之象征!當召集流亡工匠,以工代賑。更當於此設"京畿大學",廣納天下寒士,無論魏蜀吳,唯才是舉!使文脈不絕,人心有歸!"

他頓了頓,語氣帶著一絲懇求,"至於司馬氏......遼東苦寒,公孫氏反複無常,其勢難久。然斬草務必除根,當密遣精乾,聯絡高句麗、扶餘,斷其外援,絕其後路!"

張翼看著眼前這位須發皆白、卻依然心係天下的老臣,肅然抱拳:"華公高義,心係蒼生,張某敬佩!重修洛陽、興辦大學之議,張某必快馬加鞭,稟明聖上與丞相!至於司馬餘孽......"他眼中寒光一閃,"將軍放心,天羅地網,早已布下。遼東雖遠,亦在王土之側,豈容宵小久踞!"

暮色四合,將洛陽的廢墟和這群見證曆史轉折的人們,一同籠罩在蒼茫的暮靄之中。重建與複仇的種子,在瓦礫之下悄然埋藏。

江東,吳郡吳縣郊外,一處竹林掩映的幽靜小院。

院中一方石桌,兩個蒲團。原吳國輔吳將軍、文臣之首張昭,一身洗得發白的葛布深衣,正與一位來訪的舊友原吳國光祿勳嚴峻對坐。石桌上隻有清茶兩盞。張昭須發如銀,麵容清臒,往日在朝堂上那股剛直不阿、令人敬畏的鋒芒,似乎已被這山林的清氣洗去,隻剩下閱儘滄桑後的平靜,隻是眼底深處,那抹憂慮如同水底暗流,從未真正消散。

"蜀使已三顧茅廬,言辭懇切,請子布兄張昭字)出山,主持即將在成都重開的太學,並總領江東士子"薦舉"與未來"科舉"之事。言丞相有言:江東文脈,不可斷絕,需子布兄這等德高望重之耆宿主持。"嚴峻抿了一口粗茶,緩緩說道,觀察著張昭的神色。


最新小说: 兄友之妻 巡林日常,開局幫難產大熊貓接生 符咒古族 啟丶混沌紀元 七星照夜 猛鬼撩人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彼岸花開,萬古女帝 欲刺[破鏡重圓] 婚後生情